清早,在食堂吃过早饭,打开办公室的门,看见对面同事旁边坐了两位家长,我知道肯定是昨天下午那个孩子的父母。
原因是昨天下午预备铃响了之后,有个学生还在开水机旁接水,老师说了她几句,她便在嘴里碎碎念。老师把她叫起来,问她在说什么,她气冲冲地说:“我没说你”。气愤难当,同事就在她头上拍了一下。女孩顿时觉得特别委屈,红着眼镜跟着老师到了办公室。同事教育她时,她说话咄咄逼人。“我口渴,不能去接水吗?那么多的人接水,你为什么只说我?”“我又没骂你,你凭什么打我?”同事气不过,让她去回家请家长,谁知她毫无怯意,只说了句“行”。然后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同事疑惑,“怎么了,还有什么问题?”“你给我开请假条呀,要不然我怎么出校门?”老师开好请假条,她一转身就要走,作为老师,我也觉得这个学生太过分。对待师长,没有一点基本的礼貌,对待校规,没有一丝基本的敬畏。
女孩的父亲一直坐着,比较沉默,母亲比较激动,同事说一句,她就要立马顶回去。说到孩子军训时抹口红,母亲立刻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嘴唇就是那么红,她没抹口红。说到课堂上教育孩子,她义愤填膺地说,你不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她,打她的头,她多没有面子呀。从她说话的方式,我知道她的孩子绝对不好管。
果真,把孩子叫来之后,依然气势汹汹,说话特别冲。父母说话她要插嘴,老师说话她也没有丝毫退让。还振振有词,“我每天都要喝水,我接水,有错吗?”妈妈看不过,说你要接水就早点,进教室之前就把水接好。“我是一到校就去接的呀!”这次轮到妈妈生气了,“那你就不能早点到校,预备铃响了,学生就该坐到教室,这是学校规定。”可是孩子还是不依不饶,“那他也不该打我啊”。妈妈这次再也受不了了,站起身扇了孩子两巴掌,又狠狠地扇了自己几巴掌。孩子非常激动,尖叫一声“你竟然打我”!哭着就往窗台走,妈妈吓坏了,连忙边追边喊,“我错了,你要干啥。”几个人快步把孩子拉住,此时,那个孩子感觉受了天大的委屈,蹲在地上歇斯底里,抱头痛哭。妈妈想拉她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妈妈错了,我不该打你”。说完,又扇了自己两巴掌。
后来,经过老师的细心劝说,孩子的情绪也平复下来了,哭着对父母说,“我以为我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你们以前也没有给我讲过这些”。看到这个单纯而又倔强的孩子,我深感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是父母最珍重的宝,舍不得他受一点点委屈。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可爱,犯点小错自己不以为然,有点小脾气,自己也能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那个曾经的小不点个子高了,脾气大了,曾经的小毛病也成了大缺点。
看到问题后的父母又爱冲动,看到事情的严重性就狠收拾。教育完之后,看到孩子的暴躁或梨花带雨,又觉孩子可怜,又会立刻给孩子道歉。几个回合下来,孩子觉得她没有犯错,错的是家长。
孩子认为,只要我语气够强,态度够坚定,那我就是对的,最后道歉的永远是对方。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以自我为标准的是非观,看不见自身的问题与错误。他喜欢的就是必须要有的,他想做的就是合理的,如果有人反驳,他便暴跳如雷,感觉自己受到莫大的委屈与挑战。
他的咄咄逼人人里藏着他日积月累形成的价值观,藏着他对父母对环境的态度与情感。你可以对我好,但不能惹我,否则,我便不依不饶。
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爱心与耐心;孩子的行为和处事态度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家长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是引领成长还是助其成魔,我们应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