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2017年又过了一大半了,趁着周末好不容易清闲点的功夫,在家里对过去大半年工作做个总结,希望让自己更清晰的了解过去工作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过往的大半年自己一直在运营工作岗位上徘徊,没有真正做出什么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和公司里很多的小伙伴交流的时候也会发现大家有同样的焦虑:我们到底在运营什么?现在的工作对业务的帮助在哪里?大家的职业发展前景是什么? 大家的一腔热情也会随时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磨掉了很多。
在彼此讨论和询问中,发现大家都对运营的基本概念都比较模糊,于是乎通过和其他公司运营伙伴的交流和参与各种运营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我个人对运营的概念也愈发清楚,希望写下些自己对运营的理解并分享给其他有同样困惑的小伙伴们。
从最基础的写起吧,到底什么是运营?什么是互联网运营? 要我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运营就是个“坑”,尤其是对很多刚入行、希望能从事运营岗位的新人来说。大家都会下意识的认为互联网运营就是一个高科技的岗位。其实不然,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刚入行的就会认为运营就是策划策划线上活动、做做文案和产品经理聊聊产品开发思路等等。其实和真正的运营相差太远太远。 2017年前7个月有太多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浪费在了自己很傻很天真的“运营”概念里了。
今天反思过往的经历,发现其实互联网运营和传统行业的运营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本质上运营岗位都是围绕的核心产品展开的一系列工作,目的都是拉近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创造更多的产品和用户互动的场景。之不同相对传统行业来说,运营活动相对是静态而且各部门之前联动、与用户的沟通、产品的迭代频率都比较低。而互联网运营更多是动态的工作,这些方面的工作频率会更高,其实是一份更为挑战的工作。
具体而言,互联网运营岗位对在用户获取、留存使用和活跃都有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都有很多细化的运营岗位。包括内容运营(作为留住用户的常规工作)、活动运营(活跃用户的手段)、用户运营(增加用户粘度的手段)等,除此之外,还有包括渠道推广、新媒体运营等一些职能。当然不同体量的公司,对运营岗位的要求和设置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利用各种手段更好的吸引、服务用户,基于产品来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
因此,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运营人员都能为用户创造不同的价值,也同步延伸出来运营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从拉新、留存和活跃用户的维度来分析。 一个运营菜鸟,可能从某个环节上的基本工作开始做起,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这个环节有所了解,并打磨自己的某项技能。 而发展到一定阶段,进阶的状态应该是在某个环节有自己比较擅长的技能例如知道如何有效拉新用户、如何高效的利用新媒体做推广、如何产出质量好的文案等等,这个时候随时产品的完善和用户规模的扩大,运营的感觉和自信心会越来越强烈,成为运营的骨干。成为骨干后,相信公司也能相应的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带领团队完成某项运营策划和执行等工作,再逐步的向高阶运营人员转变。 这个时候,反而运营的重点除了工作本身外,更应该侧重对团队人员功能的配置、产品发展思路、与其他团队包括产品、技术团队的配合,甚至包括行业发展机会等其他维度的思考。
回顾下自己过去7个月的运营经历,正是因为对运营岗位和产品本身的意识不清晰,导致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通过今天反思自己运营的产品所处阶段、形态特点,包括所处的运营阶段。让我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在哪些地方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短板,更好的从事运营工作。
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今天重新梳理自己对于运营的理解后,至少知道了自己很多不知道的地方。希望能在2017年最后的5个月,进一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运营认知和能力,把过去的7个月错失的时间用实际工作中的运营结果弥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