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国庆假期读了本书:《天真的人类学家》,这也是第一次读有关人类学的书。作者巴利用自身经历描写了自己两次深入非洲村落调查研究的经历,整本书文风简单有趣如话家常,读起来非常轻松,对人类学感兴趣的可以作为入门书了解下人类学。
读完有以下几点感悟: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任何一个种族、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类都是如此,比如非洲村落里的人会为了取得巴利的衣服故意在洗衣时把衣服弄坏、比如巴利有求于非洲村落里的人时需要先奉上一定礼物才好使对方尽快帮其办事。
或许自有人类以来即是如此,或许有人的地方都是如此。其实动物也是如此,比如他们会为喂饱自己的肚子争抢稀少的食物、比如他们会千方百计抢占地盘。世上唯一不自私的或许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了。
很长时间以来,受“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影响,对一些自私行为十分反感,会给对方打上坏人标签,然而看过书中非洲原始人的行为后开始释然。“善”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当一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未解决时,谈何让他对别人善?
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的慈善行为也都是在具备丰富的财富之后。所以,每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在不危及他人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其次是帮助家人朋友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更大余力时福及更多人。
文明与原始之间隔着什么?文化!
德国人到非洲村落放普及蚊虫卫生知识的纪录片,非洲村落里的人看到荧幕上放大了好多倍的大蚊子说:幸亏我们这里没有这么大的蚊子。
非洲原始人思想单纯、生活原始,这在现代社会看来并非坏事,而且文明应该包容多种不同形态的存在、保护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形态,但如割礼、祈神治病等原始行为则有必要通过文化加以改良。
而疾病、巧取豪夺、战争,在使非洲部落人数锐减,而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这也正是欧洲援助非洲的一大原因。
欧洲对非洲村落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其落后的饮水带来的身体疾病问题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其他方面的跟进与效仿,最终带来的是整个文化的趋同。
文化能使人/部落摆脱原始,却也能使人/部落趋同,这不一定是幸事!当所有人、村落、城市趋同,迎接人类的会是什么?
恰当的处理方法是:帮其解决物质上的生存问题,而不影响其文化与生活习惯。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没法在祛除其不好的一面的同时只保留其好的一面。
“非洲村落与欧洲城市的最大差别在于时间的流逝”
非洲村落的时间由闲散无聊填充,他们聊天晒太阳,而城市的时间则由忙碌紧张填充。非洲村落的生活每天都是对上一天的重复,而城市生活则每天充满变幻、每天都有不同收获。非洲村落日复一日收获的是在物质上的丰收,城市生活除了物质收获更在意的是精神是否富足。
这与不同人对时间的使用是一样的。有的人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事,而有的人每天都在进步。最终的结果是收获的不同、进步程度的不同,甚至长期积累下来是精神层次、阶层地位的差异。
“非洲村落与欧洲城市的最大差别在于时间的流逝”这句话改成:“人与人的最大差别在于时间的流逝”,同样适用。
非常任何巴利对人类学研究的观点:人类学家尽量不去影响他的研究对象,虽然他知道影响势不可免,充其量他也只能让一个士气瓦解、边缘化的民族恢复对既有文化的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
人类学家只是一个观察者与记录者,他们深入原始村落观察记录其言行举止、习俗文化,作为史料载入史册代代传承,让更多人看到未曾见识过的世界角落,扩大人们的视野,增进文化异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