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号,孩子们考试的前一天,早上7:30到下午孩子们放学前一直下雨,下午3:30开始下雨夹雪了,把孩子们接上送到奶奶家,我把车停在了奶奶家楼下,担心路滑不好走。
5:40左右在办公室向窗外望去,发现雪下大了。赶紧收拾快走去奶奶家,奶奶说两个孩子打架了。玩的时候大的被小的踢到脸了,然后两个人就谁也不让谁,爷爷奶奶劝架没劝住,爷爷大声批评弟弟了,弟弟生气了躲到柜子里了,姐姐坐在沙发上哭。来不及细问就赶紧招呼孩子们快速穿上衣服回家,担心下雪厚了,车爬不上家门口的坡。果然路已经滑了,路上堵塞了。孩子们都忘了打架的事了,我们一同关注着路况,小心行驶。
平时七、八分钟的路我们走了两倍的时间,还没到家,这时先生打电话来,告诉他下大雪了,他说在奶奶家还没走的话就别开车了,走着回去吧。说着话的空我们来到了家门口的坡底下,双向车道的左边一辆黑色轿车在坡中间缓慢下行,挡在我们要进入的小区门口那里,我前面一辆白色的轿车在右边车道上行,也要进入我们小区,因为黑车挡住了,白车还在上行中,我上到半坡不得已停住,等黑车下来。等了三分钟左右,我让孩子们下车,并催促黑车下来,黑车上的司机说,太滑了,不能走,白车试了几次终于能爬到小区门口,跟黑车并排,就等黑车下去他就能进入小区了,于是我试图往前提提车,发现直接往上爬打滑上不去,这时要是打着右转斜着上,估计能上去。巧的是,这时我后面又上来一辆车在我右边并排停下了,路堵死了,大片的雪花漫天飞舞。后边来个了大哥,让我把车倒下坡去,让黑车溜下来,我同意了,让孩子们拿上书包和钥匙先回家了。热心的大哥指导着我倒车,车后玻璃上在我从奶奶家开出来的时候就积满了厚厚的雪,我倒到了路边,他让我在那里等着,等着前面的车上去我再上,这时路上的车很多,雪还很大,黑车还挡在小区门口,我想起了先生的话,决定把车停到奶奶的小区。
我缓慢转到了这个城市市中心的最宽的马路,平时晚上这个点我是不会走这条路的,车太多,左转插入主路非常困难。而当时我没有选择,因为那是一条算是平缓的路,很幸运我进入了主路,可就是在这里距离第一个红绿灯不到150米的距离,堵车30多分钟。堵车期间想起刚在家门口的坡上停车的时候电话响了,在包里拿出手机,是奶奶打的,给奶奶打回去,奶奶没结电话,给爷爷打电话,爷爷说奶奶担心我们就走着过来我们这边看看。我打家里的座机,奶奶还没到,告诉孩子们奶奶到家了就让奶奶回去就行了,我把车停到奶奶小区去,现在在路上堵着。
终于我过了第一个红绿灯,警察还在执勤,大声对我喊,别跟在大车后面走,大车太慢了,我前面是一辆公交车那么大的班车。因为警察的提醒我没有跟着大车走,准备进入最右侧的车道,而那条车道左转的车很多,在后面的车让我加入后,我挤了进来,然后在距离第二个红绿灯不足100米的距离,又堵了近20分钟。当我到奶奶小区门口的时候,正好看见奶奶在我前面,奶奶给我找车位,没找到,我就一直往里开,然后遇到个坡,需要上去,我试了三次没上得去,奶奶喊我说门口有个位,我又倒出来停在了门口。这时已经7:30了,我把车上的雨夹雪扫完,奶奶回家拿来两个袋子套在镜子上,我往家走。
走了一多半的路,儿子打电话说,他的笔袋落奶奶家了,我同意给他去拿,因为明天期末考试,要求准备的笔多。我去了超市给孩子们买昨天忘记买的碳素笔,然后连我的包一起送回家,再去奶奶家拿笔袋。
敲开门,爷爷奶奶以为出啥事了,告诉他们拿笔袋,爷爷说他给放进书包里了。打电话告诉儿子,他在书包最外面的夹层中找到了笔袋。爷爷心疼我说让我大哥车回去吧,我笑了笑说,这天打车还不如走着快,我喝了杯水,往家走。到家把换下的外套裤子扫了雪,挂阳台上,去厨房里收拾。这时闺女想起来她的文件夹落在奶奶家的沙发上了,我晕。她给爷爷打电话,爷爷找到了,奶奶怕我感冒没好再重感了说她给送过来,我说不用我去拿。我埋怨闺女不早点想起来,然后跟她说让她跟我一起去拿,等她换好了衣服,我又不忍心她跑一趟,明天考试还得早到学校呢,我告诉他们自己收拾完书包上床睡觉,看了一眼墙上的表是8:50了,我出了门。边走边给奶奶打电话,没打通(是放学后孩子玩奶奶手机,把声音调到最小了),给爷爷打,爷爷说奶奶走了一会了,不知道走的哪条路(有两条路)。
雪不知疲倦地下着,走到路口,我就特别注意看了看,有没有奶奶的身影,看不到我就随便一条路走了,没看到。走了几步,我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有个身影像奶奶,就喊了一声,是奶奶,她换了一套衣服,我没看出她。奶奶没戴手套,换的这个外套没有帽子,戴了个围巾,我要脱下戴帽子的外套让她穿上,她不要,说不冷,还出汗呢,边说着边往回快走,我在后面追了一段,她也跑起来了。这一幕成了一张图片,记在我心里。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起我小时候做的那个梦,我在前面跑,一个白发苍苍的陌生的老太太在后面追我,也让我坚信梦里那个老太太不是要伤害我。我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安全感的缺乏而保护自己,新解读又让我对生活中的亲人感恩和珍惜。
之前我跟公婆关系并不好。2004年我跟先生结婚后,与公婆接触多了,对她的意见越来越多,各种事情。我看到的是他们小儿子结婚跟我们要钱,说我们换车把旧车给他小儿子,而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省吃俭用、加班还房贷、过年舍不得给我父母钱却舍得他们,我对她的怨恨越来越多,我自己几乎抑郁。今年秋天出租的房子到期了,先生想让在老家的公婆过来过冬,开始我是一万个不愿意,理由是公婆一天到晚看电视,早晨不起来做早饭,不收拾家,自己说自己眼里没活……现在公婆在这里住着,中午和晚上我们过去吃饭。我也能腾出一些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孩子说奶奶做的饭不好吃,我跟孩子说奶奶已经尽力做了。我和儿子喜欢吃饺子,每周告诉婆婆包一次饺子。借由这场大雪,我看到了婆婆对我们付出的爱。
婆婆比我早二十八年嫁到这个家族,她生了我先生,我才能嫁入这个家族,她为我先生的家庭做得许多事情我不知道,不能因为有些事情她处理得我不满意,我就不尊重她。我现在能理解: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几个孩子中每个孩子都好,而且都会情不自禁地让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关于我的委屈、我的极尽节俭、开始还房贷那几年过年不给我自己的父母钱给公婆,我现在回头去看,都是我自己的不成熟、甚至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我极力证明什么?向先生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让他看到我,来疼爱我。这是交还心理。事实是在那段日子里我没有感受到他心疼我、爱我。如今经过挣扎之后发现只有我自己足够宠爱我自己,我才不委屈,我也因此强大起来。
上次的作业雨有两篇文章的内容我印象较深,一篇说的是老婆婆的针在房间里丢了,去院子里找,怎么也找不着(文章出自186号战友甘友红的《幸福在哪里》);另一篇说得是作者的朋友的婆婆是地主家的小女儿,自小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照顾,嫁给朋友的公公后也是什么活不会做,跟这样的婆婆相处,除了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外,还得忍受她的指使和批评,有时不顾场合时机向自己的儿子告状,儿子象着亲妈……文章的最后说朋友经过作者的指点,开始找婆婆身上的优点,跟婆婆的关系比以前好太多(文章出自176号战友何芳的《婆媳相处之道》)。
综合这两个例子,我的想法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去外面找办法还是要回到各自的关系中去解决问题。如果我是第二个故事中作者的朋友,早就离婚了,与其说是离婚,不如说是逃避,我做不来我不作了,可是我不敢承认我没有处理这段关系的能力。难道离婚了在结婚是满意的婚姻吗?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你选择看什么?叫嚣着的人是被别人伤害太深还是被自己的恐惧伤害太久了不敢睁眼?
已经成年的我们还在用简易交换模式处理关系么?
在关系中,做巨婴做乞丐?
是我自己贪婪。
今天看到一句话:不容易做决策,要么是欲望太大,要么是悟性不够。想我自己也是,曾经欲望太多,悟性还不够,所以才在关系中走得艰难。
愿你和我,以后在关系中不必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