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个教学案例。发生于今年的1.8日,上海。
芬兰的一个教育代表团来上海进行教学交流,这是一堂音乐课,一堂在我们的学校里绝对看不到的音乐课。
门开了,走进来一位音乐老师,他的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像是装小提琴那么大小的一个盒子。“大家猜猜这里面是什么?” 孩子们开始喧闹了,天马行空的答案满天飞:“小提琴”、“笛子”。。。甚至有人说“钢琴!”老师轻轻的打开盒子的拉链,但是只拉开了一点,“灵灵灵”老师拨动了一下琴弦,狡黠的笑了一下:“大家再猜猜是什么?”大家又热火朝天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终于,老师拿出了乐器,原来这是芬兰的一种民族乐器,就像二胡之于我们一样。
这时老师又拿出一张卡片,是表示音节的一个符号。下面的小学生当然看不懂了,但是老师说“你们不用看懂,大家只要知道,这个符号代表的是‘踏——踏—’就可以了。”于是大家都跟着老师重复“踏——踏—”。这位老师又拿出两张卡片,一张代表一个音节“啪”,另一张是休止符,需要大家顿一下(空)。他把这三张不同的卡片进行了不同的组合,于是有了很多种组合。“踏——踏—啪(空)”“啪踏——踏—(空)”。。。。。。学生们兴奋的跟着老师大声的说出节奏。
这时老师又出了班级。过了一会儿,拿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布袋子,双手抓住扛在肩上,走上了讲台。老师还是不告诉学生们袋子里是什么,而是继续让大家猜测。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猜测。终于,谜底揭开了。就像圣诞老人的礼物袋一样,老师拿出了一个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有的是一个摇铃,有的是老师用鸡蛋自己做的沙球,很多很多,各式各样。老师把自制的简易“乐器”分发给学生们,开始弹奏开始时拿进来的那把芬兰琴,而学生们则拿着发到手中的乐器跟着老师打着节奏。没有分到乐器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因为老师告诉x学生,他们的身体就是“乐器”,跟着节奏拍身体就好。就这样,在完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一个像小音乐剧一样的情形呈现了出来,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老师完全没有说他这节课想要交给孩子们什么,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师却用最最质朴的方式教会了学生什么是节奏,让学生知道了身体也可以是乐器,音乐无处不在。我想,在一生的岁月里,这些孩子们都会记得这别开生面的一课,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和力量。
还好,我们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动课程改革,也有一部分老师致力于做这样的事情。相信今后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多。我们都期待看到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