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的杀掉的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简单的几句话使范爱农的出场别具特色,同时突出了他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性,加之后面惊艳的外貌描写,一个高傲敏锐的青年学生形象便跃然纸上。范爱农的冷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的死漠不关心,而是因为他对黑暗的社会状况有更深刻的认识,深知区区一份电报根本不会对当时的统治者造成任何影响。对于没有影响的事,做它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这时候的鲁迅认为他是胆小怕事。对他是深恶痛绝。
绍兴光复,使范爱农对国家有了希望。从没有见过的笑容,连酒也不喝了,体现了范爱农此时的兴奋,表现了他对革命的热切向往。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命运,中国的前途仍然悲惨。这也注定了范爱农命运的悲哀。
范爱农的悲剧不仅是辛亥革命造成的,封建势力对他的孤立和迫害,以及周围人对他的不理解也是间接伤害他的凶手。
范爱农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精神战士,在革命的洪流下甘愿抛洒自己的一切。但是黑暗的社会没有给他丝毫的立足之地,不彻底的革命更是将它推向了毁灭的深渊。所以说范爱农这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沉沦命运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剧。
范爱农是鲁迅的影子。带着极大的屈辱,竭诚奉献了一切,却被为之牺牲的年轻一代,以致整个社会无情的抛弃和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