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加入剽悍一只猫老师组建的社群,已经有五个月的时间了。在此阶段,我有三点成长:执行力、感悟力、号召力
01 执行力
听完猫老师的第一堂分享课,我开始主动分享自己学习的内容,分享方式多样:读书笔记、公众号文章、简书写作、社群演讲、直播,从一句“不去做,然并卵”获得的执行驱动力不仅仅是简单去做,而是“全方位的去做,并为自己推广”,个人写作涉猎渠道包括公众号、新浪微博、简书、脉脉,工作方面的写作也更多的推广到各个社区、论坛。
最大的突破是“敢于分享、乐于分享”,以前总觉得自己去跟别人分享一个学习感悟是“得瑟”,会招人嫌弃,事实表明,要么是没找对人,要么是没分享好的内容。真正有吸引力的分享内容会得到广泛追捧,从一开始的时间管理、阅读方法,到后来的拍照技巧、手账、简笔画、水彩画、钢笔字,再到组建一个77人的社群组织“破除洪荒之力,只要天道酬勤”的打卡活动,自己一步步走出去之后,成长是巨大的。
以前是为自己而学,甚至不知道要学习什么,现在因为有社群的存在,从一个社群学习的经验、知识,经过自己的感悟和加工,再通过自己形象、语言、声音等方面的包装,分享给另外的社群,这看似“二道贩子”的知识运输过程却极具价值,因为“加工”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己的特殊经历和社会经验,尤其是那些非常糟心的历史过往,不可能加工出一篇崭新的、更加鲜活的知识内容、经验感悟分享给大家,大家读起来虽没有“拍案叫绝”,但绝对“直击灵魂深处”,最关键的是“刺激了又一波人开始动起来”。这是执行力的“打水漂”效应。
02 感悟力
曾有段时间我退出了简书写作,什么三个月成为签约作者我是彻底放弃了,觉得自己的文笔和写作内容已经到了“有碍观瞻”的地步,正好赶上了生平首次出国自由行,这场破天荒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旅程,带给我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了我的内心,这份旅程给我的不是简单的影响力,而是很深的改变力。
这个改变来自对内心的认识,从9月初回国到整个十一假期,我很少更文,我一直在思考和感悟,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义和梳理,彻底放下曾经的孤傲、高冷,但也没有跌落谷底认为自己是贱民,这份成长的过程是缓慢的,甚至是不经意察觉的,直到某一天突然感觉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更全面,不会立刻拿下眼角看问题了,我才知道,这是学习的力量,是社群影响力的力量。
这份影响力不是猫爷给我的,是猫群给的,它引进了秋叶老师、萧秋水老师、彭小六老师、易仁永澄老师、陈慧敏老师等等非常优质的课程分享。课程本身可能是单一问题的拆解,但是它的作用却远超过这些,会刺激我们的思想认识、看问题的角度。
当看问题的角度全面了,人容易变得更加低调、沉稳、有主张、有决断,整个人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能与年龄无关,但与经验、阅历关系密切。
03 号召力
在社群如此火热的当下,我拜读了曾来猫群分享课的秋叶老师和陈慧敏老师以及秦阳(没来讲课)老师合著的《社群营销》,并通过几次尝试,最终确定了一个77人社群,规定群成员为淘汰机制,在群内的成员需要经常分享自己的学习进程、经验分享、总结等,形式包括写字、读书、画画、锻炼、编程,主要营造一种“比我优秀那么多的人比我还努力,我还在等什么,赶紧动起来”的氛围。加上淘汰机制的存在,以及不定期的人员清理,真的有人被清理后请求再入群的情况发生。
公众号上只有600多粉丝,是从七八月份开始分享听课笔记积累起来的,只做了几次,有一部分粉丝就会留言咨询,当然问题最大的就是“作为一个宝妈,我如何带好娃的同时,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我看到很多宝妈拼命地工作、集中精力的带娃、努力的变美变瘦变漂亮,这不是我影响的她们,而是她们又反过来影响我,让我觉得自己再不努力再不付出就对不起这些朋友的关注和信任。
总结,这一切都是入了猫群之后才有的。以前的同事看我朋友圈,说我不晒孩子改别的了,而且“丰富多彩”,连同事的小孩都根据我每天一幅简笔画开始临摹,这是影响力的传递效果。因为猫群感染了我,我又去感染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人又有了行动力,我们都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