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特殊年代,她伴随着“打倒资本主义”的口号,穿着一身红色的旗袍,来到了四周遭遭与她截然不同的穷山恶水的偏僻山村。她含着人们口中资本主义的金汤匙出生,从小在众多光环中长大,又被父亲安排到女子学校读书,美式的教育理念——让轻松和愉悦伴随生活,更让她变得优雅从容。这样的女子本应该成为林徽因,张爱玲那样清高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吧,但那个年代他们一家都被判成牛鬼蛇神,被迫来到了农村,从云端到尘埃,一下子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过街老鼠。
她再也穿不上自己的西式礼服和艳色旗袍,每天只得在好事村妇的指指点点和无端羞辱中,只得在监工的监督里,起早摸黑的打扫牛棚。从住的地方到牛棚,要经过一座小石桥,过了桥,能通往村里的各个地方。每次在桥上,她都能看见一个穿着军便装,带着眼镜的男子,手上总挎着一个装着书的包,看上去像是个教书先生。他很受村里人的敬重,他是村里学校的校长,也是唯一一个老师。但和村里其他的人又不同,在桥上相遇偶尔对视的时候,他总会带着尊重和善意朝她点点头,之后遇见的次数多了,两个人眼光碰到的时候,也会相视一笑,然后双双红了眼,低了头,匆匆地擦肩而过。在村里待的日子久了,那座桥上的那个人是唯一能给予她善意、尊重、和放松的人。
可是苦难的背后不一定是甘来,父亲在砍柴的时候出了意外,村里人因为他们一家的特殊身份,没有一个人肯施于援手,她着急地慌了,脑子里闪过了那人的身影,她跑去学校,拉着他的手,一边跑,一边向他讲着发生的一切。他把倒在地上的父亲一把抱起,放在床上,又去镇里请来医生,忙活了许久,父亲才睁开眼。可是父亲的腿怕是不能轻易行走了,他便担任起了家里每天的大小粗活,劈柴挑水,俨然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过了段时日,父亲的腿好了个差不多,他也就再也没来过,不只是这个家里,那座桥也没有。父亲看着失落心事重重的女儿,对她说:“你心里想的就去怎么做吧,不要错过了。”
那天傍晚,她去了学校,站在他面前,问:“你,为什么要躲我,你是不是和其他人在意我的身份?你是不是只是可怜我,并没有有点喜欢。”他连忙否认,说了好些个不,说:“没有,我是喜欢你的,可是我怕因为我的喜欢会给你们家又带来麻烦。”她摇摇头,说了声不怕,对着他笑,两个人在夕阳里抱在了一起。
两人在意村里人的闲话,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很长却又很短的日子。确实很短,下乡活动结束了,城里的父母不顾一切的拆散了两人,用父母和儿子之间的感情联系胁迫着儿子回了家。她没有哭天喊地,似乎想保留着自己“贵族小姐”的最后一点姿态,只是每天的傍晚都痴傻般的会在桥上站那么一会。也不知站了好久好久,只知道桥边的柳树已经换了好几次芽了。村里的人都在笑她,说她没有要,是个弃妇。她没有理会,依然自顾自的守在桥头。
直到那天,她看见了一个想了千万遍的身影推着车从桥那边走来,她使劲的揉揉眼,反复确认,傻傻的站着一动不动。男人走到跟前,拉着她的手,想要和她解释,她却不要解释,说自己懂,从来都没有怪着怨着,唯一期盼的只是想念实现。回到家里,他告诉她,自己也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他很想回到这里,回到她身边,回到教书的时候,他从未间歇过和父母的解释与诉说,坚持了许久,父母也被打动了,他便也回来了。
后来的后来,他和她一起在学校里当了老师,日子过得艰苦却幸福。
日子很苦,余生不长,和相处舒服的在一起真的很重要。心中若有归处,又何惧风雨之中没有归途。
希望所有的情侣来人间一趟,好好看看太阳,与人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微信公众号,给女朋友讲睡前故事,每晚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