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回到故事的主题。
依照文中的介绍,祖朝只是来自东郭的“藿食者”,按照《仪礼》给定的规则,大约只能以“刺草之臣”来自贬,若是以“草茅之臣”作为谦称,恐怕很有些认不清身份的味道。不过,考虑到春秋时期还只是古代传统文化形成的萌芽时期,周礼又有所谓“礼不下庶人”的约定,我们倒也不必求全责备。
但问题是,依照当时贵族政治的传统,国家大事都操持在贵族手中,保家卫国的任务也都由拥有土地的“士”一力承当。平头百姓莫说是参政议政了,恐怕就连应征入伍都是没有门路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齐桓公带兵讨伐鲁国,曹刿愣头愣脑地想要求见国君的时候,其“乡人”才会语带不屑地劝阻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国之大事有“肉食者”操心劳累,你一个连肉都吃不上的闲人,瞎操个什么心呢?
对此曹刿也算不遑多让,厉声反诘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目光短浅,哪里能有我这般深谋远虑?说罢,果真就入朝拜见,忽悠着鲁庄公破坏贵族作战规则,以一种很不体面的方式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如今,祖朝提出“愿请闻国家之计”,晋献公的第一反应与曹刿的“乡人”如出一辙,提出的问题同样别无二致。
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
“国家大事有我们这些肉食者操持着,你一个藿食者就不必参与了吧?”
晋献公满以为凭借自身的威严,有这么一句话足以把人打发了,却没料到祖朝竟全无退意,反而还掷地有声地质问说:“国君难道没有听说过古代大将桓司马的故事吗?”
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