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定位 从青涩走向现实
年少时,父母对自己疼爱有加,当父母询问自己的理想时,总是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向父母许诺要成为科学家、警察、富豪、医生、老师等一些能够让父母感到开心的职业。那时候对这些职业不甚了解,只知道它神圣而伟大,光环照耀下的职业能够让父母在年迈之时过上幸福的日子。那个时候不知道,想要完成心中简单的职业定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是学业上的努力,更要承受“野心配不上能力”的残酷现实的打击。那时候,天真的定位,不是用来嘲笑,而是用来怀念的。长大后天真的定位是用来嘲笑,而不是用来怀念的。
你认清自己了吗?
青涩渐渐褪去,思想慢慢发展,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也逐渐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青年时代这种意识最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教育中简单粗暴的考试成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主要尺度,通过分数孩子对自己的求学之路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选择去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还是专科技校一切尽在不言中。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下使得很多家长畸形的以成绩的好坏去判断孩子日后能否飞黄腾达。这也使得有些孩子将分数看成命一般的重要,在成绩始终达不到自我目标的情况下,自暴自弃又消沉抑郁,甚至发生自杀的惨案。除了学习,你再无其他对自己的定位了吗?有趣的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办法对自己准确定位,要不过度看低,要不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因为校园的小小风云而看高自己。
不宜妄自菲薄
有一个朋友,她和闺蜜之间的感情一直因为儿时的情谊牵系着。小A每一年她都记得小B的生日,甚至将小B的生日作为自己账号密码的组成部分,两个人彼此相互挂念,可是却走得越来越远。因为学业上的差异,小A和小B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小A早早的嫁为人妻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就小B所知道的,生活似乎并不如她所想的那么如意。无论是偶尔间散步聊天还是微信扣扣的交流。小B发现小A在聊天的过程中总是无形中表达着对她的羡慕,甚至言语中还透露出一种你越来越好,而我却未能与你共同前进,两个世界的人最终很难走在一起的情绪。小B理解小A的心境,难过的同时更不知道该如何宽慰。对比的负面情绪,没有找到自己的信心点,使得小A在生活上、工作上都给人一种负能量大于正能量的感觉。小B从未因为两人交集之少而忘记小A,相反,如有需要她会在第一时间奔赴在她的身边,联系之少大概是因为在朋友的天平上,小A的心理上并不是和小B保持着平衡,倾斜的天平刺伤着两人的心,谁也无法戳通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于是,默默守护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仿佛让人联想起长大后的闰土再次见到鲁迅时谦卑作揖的状态,小B的心理状态大概和那时候鲁迅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吧。没有一个人不是优秀的,生活轨迹的差异、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得各自所呈现的状态不同,术业有专攻,你总有一方面的能力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
不宜骄傲自大
昨天傍晚打了一个优步准备出去办事。因为曾经打优步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然后被司机开玩笑的取笑到“我发现你们女性有很多人都分不清东南西北。”然后由此被说教了一路,自此开始便渐渐学会了坐标轴般的定位自己。
“师傅,我在呈坎路与祁门路交叉路口向西200米。”
“好的,我知道了,你稍等,我马上就到。”然后我看着定位发现师傅从我身边擦肩而过。又拨通了电话,以四十八中中学为显著建筑,向他道明了我的大体位置。师傅再次表明他清楚了,结果我发现师傅再次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无奈之下,我走了一段路,去师傅和我都认识的地方去等他,这才顺利上了车。刚上车司机就表达歉意,我笑着说没事,告知目的地后,发现师傅在不了解路况的情况下,直接将我载车偏离轨道,他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宽慰他,我说到:“要不你送我回老家吧,这条路正好顺路。”司机满怀愧疚一路道歉着。这位大叔52岁,和我父亲年龄相近,却有着明显苍老的痕迹,他不停地跟我道歉,我不停地宽慰着他,用“新手、道路不熟、年长”等所有我可以想到的理由为他找寻台阶。但是大叔却连连说到:“这些根本不能称之为理由,你的定位那么准确我还找不到你,这完全就是我自己的原因。今天要不是我的话,也不会打乱你原有的计划,这是我的能力问题,就算你今天给我打零分我都心甘情愿。”看着一个父辈的叔叔一直给我道歉,在没办法给他宽慰的情况下,我能做的就是倾听。其实刚开始在等车时我因为司机的笨拙而感到生气,但是看到他直接道歉,又有些不知所措。乘坐优步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很多中年大叔能够对自己各方面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不会操作软件他们会一直询问,能力不足会努力学习,多了些谦虚,少了些现代很多年轻人的浮躁。
大学这座象牙塔为我们提供了进入社会的过度段。还没进入社会,你就能看到很多学长学姐因为在各类学生活动中崭露头角而盛气凌人,作为职能的骨干,未进社会便已培养出了一副官僚作风。在校园生活中游刃有余,便对社会充满了野心。他们所具有的骄傲是在校期间举办活动时所获得的各类荣誉,是学弟学妹见到后亲切问候的满足感。其实很多所谓的学生会干部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种学习成绩好和工作能力强的双优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某种程度的满足让有些人忘记了大学四年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雄心勃勃规划的未来蓝图和自己实际能力之间到底相差多远。在混沌状况之下便立志混迹于大城市名企间,但是一出社会便在现实的撞击下选择了稳定而又舒适的工作,原先雄心勃勃的野心似乎再也看不到了,沉稳而谦虚的交流让你很难联想起原先那个不可一世的TA。而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不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且在对职业规划有着清晰地认识下,不停地朝着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前行。自本科到读研,我的身边一直围绕着一大批从事教师岗位的朋友。其中有些人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请求老师希望去名校听课,一睹名师风采。在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课余一方面在外兼职担任授课教师,另一方面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进行一周一次的说课演练。为了给自己找寻工作时加分,还积极练习毛笔字。有些朋友则在未毕业之前,到各大名企官网搜寻职位,根据不同职位对能力要求的不同,补缺补差,力求将自己欠缺的能力进行弥补,只是为有朝一日在找寻工作的时候能够进入到自己心仪的企业。你以为大家寻找工作的脚步是相同的,其实他人早已跨近了一大步。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IT名企的内招,就简历来看,大部分都是名校的硕士,而留学归来的亦不在少数,人才竞争就是如此惨烈,中国人基数那么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优越感中其实是失败的一种表现,适当的紧迫感才能不断促进你前进。当然,安稳派除外。总是有很多人抱怨工作难找。其实本质上来说是能力不够,高不成低不就,心气太高而又不肯磨练。归结根本,你认清自己了吗?
生活上的准确定位
这几天,知乎上面火了一个帖子,名字叫做“女朋友消费太高,该不该跟她分手?”欢迎大家前去搜贴,鄙视渣男。
从大篇幅的文章来看,总体意思就是身为官二代的女孩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因在吃饭、购物等一些生活上追求品质,便被男生视为大手大脚。颇有一种你父母未教育好你如何持家,那就让我好好教育你的气势。男生父母也是单位员工,只是没有女方父母职位高。家庭条件小康,985名校毕业,在一家国企工作,快奔三十却无力买房。女孩年仅23,虽然三本艺术生毕业,但在一家小公司担任美工一职,月收入过万。总结出来就是,男方除了学历比女生高之外,在其他方面都不如女方。因此名校毕业成为支撑其自尊心的唯一良药。男生从一开始和她接触就是抱着买房女方家可以帮衬的不良动机。而争吵的直接导火索便是女孩买了一个70块钱的冰淇淋(花自己的钱)。男孩顿时怒火中烧,便和其在大街上争吵,甚至有想动手打她的冲动。还曾委婉说过婚后让女孩上交工资卡给他。重点是,女孩在与男生交往过程中几乎没有花过男生一分钱,连吃饭都是AA,却因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却被男生称之为败家。于是男生陷入分手还是将其改造的纠结中。一方面舍不得,毕竟人家家境比较好,买房需要。另一方面他也坦言,那种贤良淑德,有知识有内涵,家境又好的女生看不上他。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如此。在这段感情中不知道男生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怎样的,到底是凤凰男般的高攀还是灰姑娘般的上嫁。就第三者来看,男主对女生总是抱有着一种优越感,而优越感的支撑点只是学历和工作单位。在一个国企从毕业工作到快奔三,却连房子都买不起,不禁让人汗颜其所具有的工作能力,无法认清楚自身的问题,带着满满的正义感口诛笔伐自己的女友却落得被一大票网友讽刺挖苦的地步。人品之优劣亦不言而喻。仅仅以自己母亲一件衣服穿十几年都舍不得扔的标准去评价当代女生的消费观,那么大多数女生都可以被评为拜金女。无法认清楚自己的分量,手捧着金子,却以为是硬石一块。
因此,在伴侣的选择上,也要学会定位自己。门当户对自古流传而下是有其道理,不仅仅是家庭经济的相当,更是两个人价值观、消费观等精神层次的相关。家庭生活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生活的品味。灰姑娘的故事少之又少,而能成为灰姑娘必然具有做女王的潜质。对他人高标准,对自己低配置,幸福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小薰有话要说: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认清自己都是一种能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定位的准确能迎来康庄大道,但是阅历的浅薄又很难准确定位,所以,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呢?
平时自己喜欢写写文章,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