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工具已然成为众多创作者的得力助手。我也不例外,喜欢借助AI来优化我的文字作品。昨天,我像往常一样,将自己撰写的《一生缺爱的大S》这篇文章投入AI的怀抱,期待它为我的文字增添光彩。
在日常使用中,AI的反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同的AI工具还各具风格,像DeepSeek,它总是能以简洁精炼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润饰,删去那些冗长拖沓的部分。如果我投入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经过DeepSeek处理后,往往只剩下400多字,却能更精准地传达核心内容。而Ai豆包则截然不同,它会将文章扩充,让原本700多字的文章变成1300多字,增添更多细节和阐述。然后,我会综合自己原始的文稿和AI润饰后的文稿,仔细分析、反复斟酌,最终形成一篇比较满意的稿件,再将其发布出去。这就是我对这两个AI工具的真实体验。
然而,昨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感到意外。当我将《一生缺爱的大S》这篇文章扔进豆包时,情况与往常不同。这次,豆包输出的文章字数不增反减,原文1000多字,处理后的文章只有700多字。而且在文末还附上了一句话:“不过需要说明一点,大S并没有去世,以上润饰仅基于给定文本内容进行。”这是否意味着AI还不能做到与新闻信息同步更新呢?毕竟,对于公众人物的最新动态,及时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
更让我惊讶的是,当我将文章投入DeepSeek时,它只给出了这样一段文字:“对不起,我还没有学会思考这类问题,我擅长数学、代码、逻辑类题目,欢迎与我交流。”
DeepSeek竟然拒绝为我润饰文章的请求。这是否表明AI具有某种道德和情感呢?难道它认为撰写关于某人去世的文章是不厚道的,所以拒绝提供此类服务?这是否意味着AI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原则的呢?
过去,当人们大力宣扬AI的强大功能,声称它未来有望替代众多行业,会导致许多人面临失业……
为此,大家又开始陷入了焦虑。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本就难以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如今似乎更容易被时代抛弃了。而且,人们还担心,如果AI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去做违法乱纪之事,那人类岂不是自食其果?我之前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但从昨天AI的具体表现来看,或许我们可以稍微放下这份思想包袱。AI的设计者们似乎早已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为AI设置了相应的限制和原则。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或许AI并非完全不可控,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人类设定的道德准则,避免被滥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既要看到AI带来的便利和高效,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要相信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相信我们有能力引导AI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让它成为人类进步的助力,而非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