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益家分享】
生命像一个杯子,空间有限,每个人都是这样。被一些事情占去太多时间,就没有时间装该装的东西了。所以君子一般会拒绝一些东西,选择另一些东西……静处观物动,闲里看人忙。
—《老子的心事》雪漠 著
2024年11月26日【益家分享】
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世界与生活的肌理,总蕴含意外的感受。”
—许知远《十三邀》
2024年11月25日【益家分享】
“一只鸟敢站在脆弱的枝条上歇脚,它依仗的不是枝条不会断,而是自己有翅膀,会飞。”
—《有本事》冯唐(著)
2024年11月21日【益家分享】
钟睒睒:“算法不应该变成一种玩弄民众智商的游戏,文明社会不仅仅要强者孤勇,还要保持弱者无惧。”
—11月20日,赣州媒体交流会(喊话张一鸣)
2024年11月20日【益家分享】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著)
2024年11月19日【益家分享】
“宽容,是对自己涵养的修炼。偶尔计较,是告诉别人我不傻。前者是格局,后者是底线。我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不是你伤我的理由。”
—《杨绛传》
2024年11月18日【益家分享】
“大凡人肚子里,发话有两个所在,一个是从丹田底下出来的,那是自己的话。一个是从喉咙底下出来的,那是应酬的话。”
—《老残游记》刘鹗(著)
2024年11月17日【益家分享】
“我很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种品格介于两个不足取的极端之间,一头是怯懦,一头是鲁莽。”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西班牙)
2024年11月15日【益家分享】
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读书苦乐》杨绛
2024.11.14
左宗棠8句话。
1/最大的悲剧是后人蠢而多财。
2/卑贱时锋芒毕露,富贵时谨小慎微。
3/懂得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4/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5/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6/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时不被人嫉。
7/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
8/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2024年11月13日【早安分享】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我会带着偏见出发,等待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者再次被印证……”
—许知远《十三邀·对话某某》
2024年11月12日【益家分享】
饮食饮食,不仅仅是吃,喝也很重要。
喝进去的东西等同于津液吗?否。
津和液的区别是什么?稀薄、清亮的叫津;粘稠的叫液。人身上体液是活的,它会动但不会乱动,乱动就会到处鼓包儿……
是谁让体液动的呢?是三焦里运行的气,这个气中医起名叫“卫气”—“营气在脉中,卫气在脉外”(营气在血液里~所谓“营养”;营靠卫气运行~所以“保卫”)
卫气由什么组成?第一是来自呼吸的精气;第二是来自水谷的精气;第三是来自下焦的元气。
经络是什么?就是卫气推动体液经过的道路。体液出问题,气色就不好。
—摘自《饮食滋味》徐文兵(著)
2024年11月11日【益家分享】
[疑问]糜对人有什么好处?
糜和粥现在被混用了,但是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棒渣粥和小米粥的区别是:一个被碾碎了,另一个是完整的。同理,米糊和小米粥、糜和粥的区别也是一样的(想起前几天在河南鹿邑酒店吃到的一种叫做“妈糊”的早餐;还有北京的茶汤)。
《伤寒杂病论》中有“糜粥自养”—糜和粥是耗损元气最少,而且最养人的食物。
粥是要熬到什么时候呢?水乳交融—就是水中有米、米中有水的状态,这样熬出来的粥才最养人(粥上面漂浮的米油最养人)。
—摘自《饮食滋味》徐文兵(著)
2024年11月10日【益家分享】
饮食的最终目的是“求和”,让身心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如果水土不服,身体就容易出偏……所以要吃“常食”(本地方圆百里出产的食物),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为什么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种子本身的蛋白质结构和其它部位的蛋白质结构完全不一样。
我们需要吃的五谷—种子,分别对人体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补益作用:麦补肝、黍(高粱)补心、粟(小米)补脾、稻补肺、菽(豆)补肾。
—《饮食滋味》徐文兵(著)
2024年11月9日【早安分享】
中医营养学认为,在饮食上起码要应四季:
春天多吃嫩芽儿、绿叶菜,少吃肉(《黄帝内经·素问》说春天“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夏天太热,人体容易出汗流失盐分,饮食口味要偏咸一点。
秋天身体容易燥,果实成熟了,要多吃点水果、喝点果汁,滋阴润燥。
冬天吃什么呢?冬天还要吃些须根之类,比如红薯、萝卜、土豆等。还可以在秋季干燥时晒点干菜(葫芦干、茄子干、豆角干、蘑菇干等)——顺“闭藏”之道……
(秋天吃果,冬天吃实~看松鼠咋吃)
—《饮食滋味·顺时而食》 徐文兵(著)
2024年11月8日【早安分享】
“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2024年11月7日【早安分享】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2024年11月1日【早安分享】
“与我们相处最多的人其实是自己,可是多少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如果我们常常以诚恳、虚心的态度听听身边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坦然面对自身问题并积极去改变,人生一定会简单,灿烂。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加措(著)
2024年11月2日【早安分享】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一些家长认为是帮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一些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果我们以此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孩子八成是会出问题的……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大概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对人—讲的是“为人”,也就是一个人的道德观;
对事—讲的是“做事”,也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心态;
对自己—这讲的是一个人的幸福感。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大教至简》(第一章摘要) 任小巍(著)
2024年11月3日【早安分享】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而人格是在亲子关系中形成的,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说:如果有人问我,你能否用一句话说出家庭教育的关键?那么我会这样回答:“亲子关系好坏决定家庭教育成败。”
作为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正面是家长应该做什么,比如接纳、欣赏、陪伴、相信、尊重、界限……反面是家长不应该做什么,也就是不搞破坏,比如越界、着急、期待、对比、指责、奖罚……
—《大教至简》(第2-4章摘要) 任小巍(著)
2024年11月4日【早安分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说:“智力启蒙的第一要诀是大量的语言输入,因为人是用语言来思考的,语言输入越多,智力就开发得越好。而语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声音,另一种是文字。”
“最重要的是孩子阅读时美好的感觉,这比孩子认了多少字、学了多少知识重要得多,只要这种美好的感觉在,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大教至简》(第3章摘要) 任小
巍(著)2024年11月5日【早安分享】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第一关系,要放在所有关系的最前面,也就是说,先经营好夫妻关系,然后再去建设亲子关系。
《爱的五种语言》一书中,讲述了夫妻之间表达爱意的五种方式,分别是:赞美爱人的语言;陪伴爱人的时间;送给爱人的礼物;为爱人服务(做一些对方希望做做的事情);与爱人身体上接触。
—《大教至简》(第五章摘要) 任小巍(著)
2024年11月6日【早安分享】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更重要”。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 科胡特)
父母如何“做”的身影,对于思维能力薄弱的幼儿来说,远比父母“教”的声音,影响要大得多!(《发现母亲》作者 王东华)
想要一个更好的孩子,我们得先成为一个配得上好孩子的好家长。
—《大教至简》(第六章摘要) 任小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