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了得到专栏《自我发展心理学》一口气看完了刚更新的四篇文章。颇有收获,赶紧记录一下。
1.为什么我们很难改变?
假如小象从生下来就被套上铁锁,导致它以为自己的行动范围只有这么狭窄,自己的力量完全不能挣脱走的更远。那么长大后,它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稍微用点力气就可以挣脱束缚。以至于其实他充满力量却被一根和它力量完全不匹配的绳子所束缚。
我们人类也一样。幼年的经历可能导致我们用一些反应,习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长大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其实我们可以换方式去对待了,却被束缚,走不出来。以至于面对不同性质的事情用相同的心里机制去应对。比如我,在亲密关系里总是先说分开的那个人,因为怕自己不被爱,不被疼,不如先走开。好像就不受伤了,其实一样受伤,却因为我向来都是用这种方式去应对,竟不知道如何用其他方式面对。就算我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那么为什么看到别人更合适的应对方式后,我还是难以真正学习到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呢?
这就牵扯出舒适区了。
2.舒适区迷惑我们难以改变的拦路虎
何为舒适区?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让我们感到舒服的情境。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老布坐了50年监狱。监狱是个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方,其实是很不舒服的。可是假释的老布却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自杀身亡。对他而言,监狱就是他的舒适区,舒适区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和应对方式,哪怕是痛苦的,但因为我们熟悉,面对痛苦也能熟悉的应对,不用过脑。改变却是陌生的,我们充满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会失控。
3.如何有效改变?
我们只习惯了一种经验。却没有习惯另外一种经验。尤其是当另外一种经验是不那么容易获得的时候。比如,睡懒觉可以立马享受被窝的美好。可是早起跑步不仅挑战舒适区还需要我们去做才能有改变。
所以,要多去践行。改变自己的应对模式。最好能够达到不同的境遇下可以知道运用不同的反应机制。
我是一个最近两年在改变自己的人。小处来说就是早起和运动。真是不易,很是反反复复。但是大体是好的,也能培养的现在的自己开始依赖早起和运动了。
路还漫长,多学习多进步多践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近读书有点多,真是感觉山珍海味一通,却又无处好好安放呀。期待和最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