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是非常美妙的,你看看这个“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也就是今心为念, 一颗处在当今、当下的心就是一个念的状态。
你可能知道我们的心,最喜欢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不断地跳入到未来,规划或者担忧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另一件是回到过去,为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或难过。
我们这颗心或心念就这样在未来和过去之间来来回回,这样子,我们就错过了当下这个时刻。
这常常被比喻成是一颗“猴心”,就是猴子的心,英文叫:Monkey Mind。因为猴子总是从一棵树蹿到另一个棵树,无法停下来,无法安住。
正念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这颗心安住在当下。
我们来看看乔恩·卡巴金博士对正念的定义是怎么样的。他说:
正念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评判地放在当下的时候所产生或者涌现的那份觉知。
什么意思呢?我会在后面展开来讲解。
乔恩·卡巴金的这个定义是被引用得最广泛的一个,通常被称为是一个正念的操作性的定义或者一个工作定义。
在这个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要素: 有意的关注、非评判的态度和“当下”。
我给你详细地讲一下这三个要素。
第一,有意的关注。
你知道我们的注意力会落在哪里,很多时候是随机的,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无法消停的猴子,很容易被各种东西所吸引,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分心。
比如说外面如果有一个突然非常大的声响,我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声响抓过去了。如果接着有一阵非常浓郁的香气袭来,我们的注意力又会马上转到香气上。这些都是自发的。
而在正念练习当中,我们需要有意地把注意力导向某一个对象或者目标。
譬如说我邀请你此刻把注意力放在我的声音上,因为我在讲话,所以这个声音对当下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在这里,你的注意力就是有意地被导向了我讲话的声音,而不是随机的。
第二个要素,非评判的态度。
评判是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大脑功能。
譬如,如果你要过马路,你就要评判当下的情境下,过马路是安全呢,还是不安全。
譬如说当你听到我的声音的时候,你的大脑非常自动地就会产生一个评判。我喜欢这个声音,或者我不喜欢这个声音,或者既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这些都是评判。
当你听到非评判的态度时,我猜你可能会把“非评判”误解为是“不能评判”,其实不是的。
非评判在这里面意味着“对我们的评判有所觉察”,不被我们的评判牵着鼻子走。
我假想如果你是在走路的时候戴着耳机听喜欢的音乐,虽然我不是特别建议,但是这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
假设你在听着音乐,你对这个音乐产生强烈的判断,“太棒了,太喜欢了”。如果你这个时候过度沉浸于这个念头,你可能就不那么关注行走时的环境,真的有可能会撞到电线杆或者没留意地面上的一个坑而一脚踩进去崴了脚脖子。
产生评判是自然的,只是要留意不被自己的评判牵着鼻子走。
第三个要素,理解当下。
当下”是我们用得非常多的词,几乎有被滥用的嫌疑。譬如说我们要“活在当下”,又譬如“当下最美”。
那么,当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想过?
“当下”是我们的身心所体验到的一切。大体来说,它分成两类:
一类是发生在我们内在的体验,也可以说是一种私密的体验。
比如说 念头, 这时候你头脑里涌现一个念头,但是别人无法知道你的这个念头是什么,除非你说出来。现在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如果你并没有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流露的话,别人也难以知道你现在的情绪。
还有就是 身体的感觉, 譬如说现在如果我的肩膀有些紧绷,别人也是很难看到的,这些都是私密的、内在的体验。
跟内在体验相对应的,是外在的一些现象:
比如说现在我的声音对你来说是来自外在的,通过你的耳朵这个感官被接收到的。
如果你看一下周围的环境,或者你在路上的话,看看沿途的风景,你目光所及,也是外在的事物,是经由你的感官被感觉到的。
所以总体来说当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内在或者外在的一些体验,你对外在环境的观察,以及你对内在体验的那份感觉。
这就是乔恩·卡巴金所给出的正念的定义, 是一种有意的、不加评判的注意力放在当下的时候所产生的那份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