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去了平行单位做指导。
其实也不叫指导。就比如一条生产线,我是上游,他是下游。下游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上游的需要去解惑。
本来也不是什么很复杂的事情,但是他们前段时间「请」了我很多次。
那个时候我在休假出外。我说,回来再约个时间好了。
毕竟盛情难却。
电话沟通时,对方的语气隐约感觉到,又不是什么大问题,还非要我过去,是不是要给点好处?比如灰灰色的money?
后来发现我是想多了。
我这个人完全就没有读心术。
很正常地看了一下生产线,走流程似的解惑了一下鸡毛蒜皮的问题,还有一些我解决不了需要甲方爸爸定夺的也都记下来了。这些问题其实邮件沟通或者微信沟通都能解决的事情,真没必要去看生产线。反而生产线由于某些原因被遮掩了,不是很直观。硬是花了一个上午时间。
然后,没有然后了。
「简单」吃了一下工作午餐。
虽然我们是平行单位,但是福利还是他们好。出车费、午餐下馆子费都可以随便报。甚至,他们说起他们的上司居然嫌团队一潭死水(不是工作就是加班),不够活跃,需要组织卡拉OK等娱乐活动,活跃一下气氛。
简单讲就是后勤开支太抠搜,得花钱啊!
我的天!
我们却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所以,整天想着搞钱啊!
1
「搞钱」这个关键词在脑浆里盘旋了很久了,就是无法落地。
究其原因,没有产品,没有利他,没有想清楚这些盘根复杂事情,贸然就开始了公粽号。想通过写作打通上述「任督二脉」,谈何容易。
然后看到一篇文章《真正的大佬,根本不会选「先搞起来再说」》说。这不是我经常给自己灌输的理念吗。
什么事情先干起来。
于是文章开始娓娓道来,贸然开始的创业失败。把我给感动死了。文章后段出现了熟悉的套路。
这不是广告吗?
不得不说,厉害的广告最懂人性。我居然看完了。
先不说这个。
今天杂事特多,导致日更选题一再搁浅,写不出来的常态又出现了。
上午看了一篇《做公粽号,首先要涨粉》。
有点标题党,觉得可以写,想吐槽一番,但又觉得不妥。
硬是拖到了晚上10点还没有更合适的,那就写它吧。反正都是「狗屁不通」,在这么耗下去明年也写不出来。
2
「首先要涨粉」?
你tama就觉得涨粉就和呼吸一样容易吗?
跑步前,首先要热身。睡觉前,首先要闭眼。早上起床,首先要睁眼。热身很容易,闭眼很容易,睁眼稍微有点难(但对我来说比较容易)。
但涨粉容易吗?
有的公粽号,究其一生的目标就是涨粉,比如我现在只能想到这个「终极结果」,也在为此而「焦虑」。
这么难的一件事,他一笔就带过了。
还是一个「首先」。
要么他真的牛,要么就是在吹牛。
继续看吧。
3
「好的内容」!
当然猜到了——好的内容,也就是利他的内容。
但是他举了个例子让我瞬间破防了。比如他这个公粽号就会提供如何赚钱的内容。
等等!
他的逻辑是,做一个公粽号,提供教人赚钱的利他内容,快速吸引想学赚钱的人关注,然后赚他们的钱?或者利用他们赚平台(流量主)的钱。
这是什么逻辑?
你都已经知道如何赚钱了,你自己不就直接赚了吗?
你不直接赚,你还教别人赚钱,那么你的赚钱方法有效吗?
当然你可以说,因为赚钱的蛋糕太大,自己赚不过来,所以顺便教别人赚,实现共赢。
你就扯吧。
我当时就是这么被割韭菜的。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仔细想想,还有人会嫌蛋糕大?我要是发现这么一块大蛋糕,肯定想办法扩张自己的团队,肥水不流外人田。
谁会嫌钱多?
虽然这句话很俗,但却是至理。
真要分蛋糕,分蛋糕的那么多人,凭什么轮到你一个素不相识的?
逻辑就不通。
除非你利他,也就是被他薅羊毛。至于他提供的方法是不是有效,可就很难说了。
还是那句话。
教人赚钱的人最赚钱。因为他要赚你的钱。
后面不看了,小技巧就是文末放一些利他的东西方便下载。也就是某些低价引流的产品,甚至0元购。
然后,我看了一下他的公粽号,就3篇原创文章,也没有看到他说的提供教人赚钱的利他内容。
我勒个去,一个名不副实的公粽号啊。
最后想说什么呢?
这个公粽号文不对题关我什么事呢,只是想找一个话题日更文章。
本来,
今天的热点有一个《奥运金牌,关我月薪3000的人什么事?》。
我很想写,奥运会结束了,很多人会蹭这个热点。
但是发现我理不顺这件事情。
比如我好像越来越不关注奥运会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至少我已经有20多年没怎么认真看奥运比赛。那会儿九十年代,还是显像管的彩色电视,全家人坐在电视前看奥运。一有金(银铜)牌获得,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欢呼庆祝。
现在想想,当时的人们好单纯,好爱国啊。
怎么现在这种情感弱化了那么多呢?
爱国还是爱国,就是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了,更加内敛了。原因可能是,民众的娱乐项目花样太多,被分散了注意。奥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还有就是题目的那句话,现在的经济情况对普通人很不友好,我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了,其他事真的不重要。
奥运金牌多了一块,能让我开兰博基尼吗?
于是,我想让AI帮我起草一个大概,我觉得如果能用,就重新用自己的话写写。
今天真的懒癌患了,包括读书也是。
结果倒好,AI给我一个完全相反的内容。
三观正确,但是就感觉很假。可能,我的提示词不好,算了,不折腾了。写提示词目前还不如我自己码字呢!
今天就写到这里,各位共勉!
02 读半小时书,盖上书本输出
(2024.8.13)
咱们继续《弱传播》,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邹振东的著作。
①舆论是传播,传播不一定是舆论。传播了产生关注(聚集)的才是舆论,所以舆论主体是人民大众。
②世界分为真实世界和舆论世界。因为真实世界太广阔,人们无法一一顾及。还有,逝去的世界,我们无法穿越回去论证其真实性。李白是不是真的,成吉思汗是否存在无法亲自验证,只能通过传播下来的文字资料,故事等得到信息。
还有我想说,即便是你看到的真实世界,只是世界对于你的表象,通过眼睛传达给大脑。眼睛这个器官到底有多大欺骗性正在一点点探索,反正就是眼睛经常骗人,不要轻易相信你所看到的。
但是,这些并不影响舆论的传播。
舆论传播的一些公理
①力量。弱肉强食。在某一时刻,传播的主体数量是确定的,虽然数量很庞大。由于舆论主体的每个人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则某一时刻(时间段)舆论的蛋糕也就那么大。
所有的舆论信息需要传播,就是要抢占蛋糕。谁能占有更大的蛋糕?
强者。
社会影响力越强的人,获得的蛋糕越大。所以舆论的力量就是争夺蛋糕的过程。你抢到了,我就没了。
也叫竞争。
②公开。强肉弱食。但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却要靠弱者。越轻越弱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花粉容易传播,而石头不容易传播。花粉传播开来,就是香味和播种。石头要是撬动开,则是泥石流,是流星雨,是宇宙爆炸。
所以这本书叫《弱传播》,因为弱者就是普罗大众,占据舆论主体的99%的人。通过弱者传播,就是要了解弱者的需求。这里不展开,因为还没看到。
③表面。面积为王。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广度和深度,而舆论的传播是二维的传播,人们更加不关心深层次的诸如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所以,同样密度、同样重量的物体,表面积越大,越薄,越容易传播。
今天先输出到这里。
03 健身(含劈叉)
(2024.8.13)
①杠铃卧推。(30kg)8×6。
②麒麟臂训练。
③劈叉。做了。
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