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65岁的老人,独自一人,87天,627英里,为一个信念而徒步行走的故事。
1
老人名叫哈罗德.弗莱,六个月前退休。退休后除了裤带更紧,头发掉得更多,所有的日子几乎每天一样。唯一可做的就是修剪草坪。
哈罗德虽然身材高大,可总是弯着腰,像随时防备前方低梁或是别人投的纸飞机。小时候总习惯站在边上看别的孩子玩耍,是不起眼的笨小孩。在酿酒厂担任销售代表四十五年直至退休。勤恳谦逊,独善其身,滴酒不沾。从不盘算升职加薪,独占鳌头,从未有周游列国、另谋高就之念想。既无朋友,也无敌人,直到退休时,熟稔同事几乎为零,连退休告别会都没有。
然而,哈罗德一成不变的生活被一封信彻底打破。
来信的人叫做奎妮,是哈罗德曾经的好友兼同事。她已身患癌症,独自一人在贝里克郡的圣伯纳丁临终关怀疗养院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她来信是向哈罗德告别的。这封信给哈罗德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只是回信是不足以传达牵挂和关切的。
“你一定要有信念。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加油站女孩的这句话,让他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走路去看奎妮!
外面世界的大门向哈罗德打开。他第一次知道加油站有正餐卖;第一次学会如何加热汉堡;在旅馆里睡了多年来最好的一觉。第一次获得夸奖和鼓励“好样的,伙计!”“真心希望您能成功。”
让奎妮活着。带着这个简单而笃定的信念,哈罗德穿着帆船鞋,没有手机,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没有换洗衣服,踏上了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从南德文郡福斯桥路13号到贝里克郡圣伯纳丁临终关怀疗养院间的道路、农田、森林、河流、旷野、荒原、高峰、深谷,数不清的人,等着哈罗德去穿越,去认识。
“窗外的蓝天澄澈透明,仿佛一碰即碎,几缕白云缠绕其间,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向地面,沐浴其中的枝叶随微风摇晃,好像在鼓动他继续向前。”“泛着银光的大海在身后铺展开来,眼前是通向贝里克郡的康庄大道与另一片海洋。”让读者和哈罗德一样充满了笃定和力量。
“深深浅浅的绿,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种变化,有些深得像黑色的天鹅绒,有些又浅得几乎成了黄色。”让我们也和哈罗德一样,也不禁惊觉自己对周围的熟知而忘却了驻足。
2
一直向北行走的哈罗德,内心充满了回归自然的舒适和安全感。内心深处的记忆被开启。那是对自己家人和好友的记忆。有伤感也有温暖。父亲、母亲、妻子莫琳、儿子戴维,好友奎妮,全部浮上心头。
哈罗德的童年,也许从未得到过家的温暖。战争结束后回到家的父亲,性情孤僻冷酷。哈罗德渴望得到父亲的拥抱,也很想了解自己出生前父亲在战场上的经历,关心父亲曾经受到过怎样的伤痛。然而父亲的心门对孩子总是关闭和戒备。
哈罗德母亲,婚姻里并不快乐。童年的哈罗德为了让母亲开怀畅笑,总是为母亲讲笑话、扮鬼脸,扮“爸爸“的角色。可母亲还是在哈罗德十三岁生日前离开了家。母亲提着行李箱毫不犹豫离去的情景,与亲吻母亲脸颊那棉花糖般的味道,让哈罗德始终难以忘怀。
童年的阴影,让哈罗德面对自己的孩子戴维时,不知如何担任父亲的角色。他想给儿子一切,却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和相处。哈罗德不敢抱婴儿戴维,宁愿悄悄地偷看熟睡的儿子。戴维在第一天上学时,因为害怕而向哈罗德求助,而哈罗德对儿子既没有鼓励也没有拥抱。八岁的戴维参加舞蹈比赛在台上卖力地疯狂扭动时,哈罗德却随着舞厅的人群一起取笑自己的孩子。十八岁的戴维考上剑桥大学时,哈罗德非常想紧紧拥抱孩子,想说“好样的,儿子!”可是压抑下来的情感,只变成了一句“老天,太好了,老天。”
妻子莫琳,曾经在院子里种满蔬菜,在裙子扣眼里插一簇小花或一片秋天的黄叶,会每天在酿酒厂拐角等哈罗德下班,会一起在码头看船,一起坐在院子里喝姜味啤酒,一起看头上的星星。而因为戴维的自杀,莫琳对哈罗德充满怨气,说话尖锐。
好友奎妮,对于他失去孩子后情绪失控砸烂老板办公室的事情,勇敢地替他背黑锅被解雇。而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谢谢,从来没有对好友付出过什么。
在绵长的回忆里,哈罗德已经离开金斯布里奇福斯桥路13号的家第十天了。他还有二十英里就到达陶顿。
3
已经走到了第十二天的哈罗德,不再是六个月前退休后安静地坐在同一张椅子上一整天的哈罗德了,也不再是只在倒车不小心轧到花才叫上帝的哈罗德了。这个男人坚定而稳当,是一个全新的哈罗德。
哈罗德学会了与陌生人相处。学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徒步计划。学会勇敢地说出自己与妻子、儿子的故事。学会倾听别人的故事,感同身受他人的境遇。在一个与一条狗和一双新鞋等待男友回来的斯洛伐克女人那里,对妻子莫琳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是斯洛伐克女人玛蒂娜,救了晕倒的哈罗德,收留他在家里,治疗了他脚上的伤口,送了他徒步袜、胶布、登山包和指南针,这些都是她的男友曾经用过的徒步装备。哈罗德听从了玛蒂娜的建议,购买了防晒霜、药用棉、指甲钳、高药止血贴、消毒药膏、鼹皮水泡保护膜、肯德尔薄荷蛋糕,补充了洗漱用品、洗衣粉。在玛蒂娜那里,哈罗德重新认知了自己的信念。
哈罗德前一段的徒步是不管不顾,带着逃避、自虐的心态,充满着愤懑、痛苦,以自我救赎和寻求解脱的情感去走。完全不确定和不去想是否能达到目的地。而这一阶段的哈罗德,在充分的自我认知后,不再逃避现实,终于坚定了走下去的目标,学会了规划安排行程,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照顾自己。对于哈罗德来说,这才真正开始的旅程,“就好像是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离开椅子,像现在一样,走在路上。”
哈罗德想象着奎妮坐在床边一张洒满阳光的椅子上等待着他的到来。笃定而坚信。
4
六月的尾声,距离贝里克越来越近了。
哈罗德的故事和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了上。哈罗德受到了铺天盖地的关注。哈罗德的朝圣之旅引发了英格兰的精髓和勇气的讨论。人们把他当作英雄。一路上不断地有人加入进来,又不断有人离开。原本一个人的朝圣变成了具有商业味道的浩浩荡荡的朝圣人群。北德文郡一个市长评论哈罗德是“优越的中产阶级白人”,浮夸到让人惊掉下巴。
旅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哈罗德。莫琳在日夜的牵挂和回忆中,随着对哈罗德的思念和理解,逐渐挣脱了心灵的桎梏。
莫琳去看了心理医生。从哈罗德的角度去想一个人走路去看临终好友这件事情。与哈罗德通电话的声音开始变得温和。和邻居雷克斯坦白了哈罗德徒步去看好友的事实。雷克斯说“他一定会回来”的话,给了莫琳以信心和勇气。她开始搬回主卧室睡,把自己的衣服重新挂在哈罗德衣服的旁边。她清理账单,打电话给哈罗德的保险公司确定健康险是否到期。她把车开到车房检查车胎气压。她像从前那样在头发上绑起了丝巾。与雷克斯一同驱车到达林顿与哈罗德见面,说出心里话:“我很想你,希望你能回来。”她拆除厚重的窗帘,让阳光、色彩洒满房间。她鼓足勇气整理旧照片,重新审视过去,消除对哈罗德的误会,恍然了解了哈罗德对儿子诚惶诚恐而又深沉的父爱。
喧嚣的朝圣者们先哈罗德到达贝里克,哈罗德又回到独自一人的旅程。最后一段旅程是如此的艰辛,身体几乎透支,难以抑制的孤独感,让哈罗德第一次想回家,不想继续再走下去。莫琳鼓励哈罗德,奎妮还活着,在等着他。
哈罗德“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这世上的最后一个人,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路,整个他就是一部走路的机器。”在徒步朝圣的第八十七天,哈罗德终于走到了圣伯纳丁疗养院的大门。
5
哈罗德的朝圣之旅结束了。从出门寄信的那个四月中旬的早晨,到六月尾声的午后,历时整整87天,从南德文郡到贝里克郡,跨越英格兰627英里。只为一句“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等待哈罗德的信念和希望,让奎妮紧紧抓住剩下的最后一丝生命。在最后一刻,她听到了哈罗德与她道别,看到了他送的石英在窗前的阳光下闪着银光。
哈罗德的徒步,变成了医生眼里罕见的治疗方法。“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因为,世界上真的有奇迹。
这么难的路程,那么远的距离,我们跟着哈罗德一路走来,为他感动,为他揪心,为他流泪。在他清空自己,思索人生,剖析自己内心伤口时,我们不禁想,如果换了我们,是否也可以那么勇敢,那么简单而笃定。敢不敢放下手机,离开电脑,来一场回归大自然的行走?我们有一天是否也会像哈罗德那样,去做一件看似毫无逻辑的事?在别人问为什么时,你是否还会坚持下去?你是否舍得放开你认为自己离不开的东西?比如,钱包、银行卡、手机等等。
著名演员陈坤发起的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正是号召通过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止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安静中唤醒自己内心的力量。行走,就是用最简单和本能的方式,放空自己,找到自己。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叫了,因为城市丛林的阻隔。我们很久没有闻过花香了,因为忙得没有时间打理花草。我们也很久没有看过夕阳了,因为走出写字楼已是黑漆漆的夜。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一定要有那么一场说走就走旅程。
也许走了很远,我们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疲惫不堪,一样为房子为升职加薪忧心忡忡,仍旧会为鸡毛蒜皮菜米油盐与家人吵吵闹闹。可也许,我们会恍然发现那些逛街、遛狗、开车、回家,与家人吃饭聊天的事儿,都那么珍贵和幸福。
在哈罗德的旅途中,与他擦肩而过,帮助他,鼓励他的每个人都很平凡,又都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渺小孤独,又那么独特和坚定。
哈罗德说,他不知道离开贝里克后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走完旅程,哈罗德和莫琳找回了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爱。
我们走到最后,也会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终有一天,我们都将关上那扇门,把一切放下。”
当下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都是你与真挚的朋友和相爱的家人一起相处递减的每一天。所以,在人生所有现在的日子,请无论如何,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