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有个预期,心灵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了这幅图景。我期待她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再次无意中拿起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论》和《随笔集》,让我对育儿这件小小的大事又有了新的感悟,因为这位哲学家的一本小集子积满了人生智慧,因此分为上下两篇来写。
小小的世界公民他们应该是充满:
善意
如何定义世界公民?“善”可能是第一特性。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世界。
“善的天性有很多特征。对于一个善人,我们可以由此去认识他。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作为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相通的。”——培根
这也是我和世界各地的友人相处后,感触颇深的定义。任何被冠以世界之名的词,都需要尊重去成全。
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小小的人儿,本为善人,因为周遭世界的样子,和周围的人们待人接物的样子而潜移默化的变心了。
当小小的她,要去救起在地上四脚朝天的小瓢虫,请不要拦着她;当小小的人儿,要为小蚂蚁让道,请不要拦着她;当小小的人儿,要去救起一只受伤的小鸟,无论多么麻烦,都请帮助她完成她的善举......
这些小小的善举,是成就她的格局的重要一步。
“如果她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拥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疗伤痛的珍贵树木——宁可自己受伤害也要帮助别人。”
如果她,怜爱伙伴而生同情之心,请千万不要泯灭这颗美好的心灵。如果她,不辞辛苦救助伙伴,请不要计较小节而缩小了她内心的宽阔。
过度的求权利的欲望使天使们坠落过度的求知的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为善的欲望是不会过度的。 —— 培根 《人生论》
对这个世界的善意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就像个人的习气决定了气质;社会的风化决定了文化的深度与宽度。无论是培根还是比尔盖茨,都对周围的一切抱着无法想象的善意。
培养一个世界公民,他们可能会成为了一个领域的指路人,一个关键时代的推手甚至是敲响巨钟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着无限的未来,有无限的能量去享受人生,尊重她小小的善心和延展她海阔天空的心灵是培养小小的世界公民的第一步。
勇气
每次在给宝贝读故事的时候,都会唤起你心中的勇士,总是想要试图的回归到孩童时期,完成一个未完成的梦想。可能是生活的游走和继续,渐渐的磨灭了心中最初的勇士精神。
正是如此,我不想让任何事情和任何理由,去阻止孩子的一颗天生勇敢的心。弥足珍贵的勇气能为人生打开一扇窗,这其中的风景会让你大开眼界又心灵震撼。
失去了这份勇气,便只能沉沦了人生,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却错过了本该有的惊艳生命的风景。
面对爱情,捍卫友情,维护内心……需要的都是勇气。
在这个时代,似乎你想要的都能得到,只要你用心勤奋;但是你的全面收获,都取决于你的勇敢和一颗坚定的心。勇敢的做出那个你要打开局面的决定。坚定的走完你想要走完却偶有犹豫的路。给自己和孩子一份勇气,也许她们的人生际遇会价值连城。
热情
我看到过最有意思的说法是培根在《随笔集》中提到的:
“如果一个人强迫自己学违背天性的东西,那他必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是学符合自己天性的东西,就没必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因为他的心思已经飞到学问里去了。对于这种人来说,只要他能记得为别的事情和学习留下足够的时间就行了。”
这应该就是对热情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了吧。其实就是天性和灵魂相结合的一种对某种事物的求知若渴。
其实,一万小时天才论似乎想证明成为精英靠练习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实际上成为一个领域的推手,似乎还需要些天赋和培根提到的这天性和灵魂中赋予的一些东西,那就都是对这个领域的热情。
在中国,我曾看到我的邻居捧着书本和孩子玩游戏,为的就是间歇的时间让孩子多背几首唐诗,或者是即将要考试的几个要点。我惊讶,什么时候孩子的学习都已经让大人的生活,如此狼狈不堪。
如果换个情景是孩子自己边玩还在口袋里装着一本写满唐诗的小书,在休息的时候,还能闲来坐在沙滩上看几眼。这里的区别就是对知识的热爱,或者说这份热爱被扼杀了。
少了这份热爱,一切的督促都是纸上谈兵。天性使然,孩子们都爱玩耍,那为什么不把背书变成一种游戏,设置成为一种游戏让孩子自得其乐,又热情不已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
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在任何情况下抱有热情或者乐在其中的学习。这也是我在国外培训为国际英语教师的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如果你的学生没有热爱你的课堂,那么就被定义为失败的教学。
很多时候,有效的引导可以达到双赢的程度,但是往往引导者会选择一个较为简易的方式那就是填鸭式,在教育学的理论中,这种方式是足以扼杀所有热情的。因此用心的教育和引导是对家长最大的考验。
小记
你也许认为你在培养一个孩子,其实你在培养一个世界公民。
善待他的善良,支持他做勇者,由他热爱生活和身边的一切......
我们一直都在与小小的世界公民相处,愿他们都能幸福美好的成为自己,成为热爱世界的小小公民。
未完待续:再读《人生论》有感|如何培养小小世界公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