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随风/献给父亲
图文/石丰
从父亲房间的窗前向下望去,已经挤满了南来北往到薛录镇赶集的人群。
熙熙攘攘,花花绿绿,男女老少,非常热闹。有卖菜的,也有买菜的,有卖小吃的,也有买小吃的,有卖桶的,也有买桶的,有卖竹竿的,也有买竹竿的,等等。集市人气,越来越旺。
那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暑假时长,玩耍充足。我从老家骑自行车一小时左右,到父亲单位和镇上,经个世面,开阔眼界,写写画画,图个高兴,顺便解决一下吃货的馋嘴,可谓一举多得。
那年的村镇集市,在政府开放政策地松绑和搞活下,尽管,当时的生活用品或生产资料,品种相对单调,不够丰富,或者受技术落后等因素地制约,但在当时条件下,依然已显现出自由市场的经济活力和能量,对社会、集体、单位及个人地直接关联和影响。
父亲所在的供销单位,在国家计划经济地运作惯性和模式下,自然占据着当时村镇商业运行结构一统江山的绝对主力和资源优势。对于当时十多岁的农村娃娃来说,看到供销社内老汉、老婆、妇女、青年、媳妇、女子及人头攒动的买货场面时,感到非常兴奋和新鲜。
父亲的售货柜台前,围满了一大圈准备买布的人群。那时,年少无知,给父亲也帮不上啥忙。偶尔从父亲的房间下楼,给他倒一杯开水,即是最大的勤快和眼色。同时,看到父亲手握尺子,捏拿剪刀,撕扯着的确良时,由布匹发出尖叫、悦耳、有力的声音,以及他麻利帅气,飒爽英姿的动作和情景,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记得每次去父亲单位,除了完成少有的家庭作业外,即刻画画,是我最大的兴趣和事情。画完房间的蚊帐、桌子、电灯、电壶、脸盆、肥皂、算盘、茶缸、日历等物件后,站在窗前,观看赶集的人群,听着买卖的吆喝声,描绘楼下集市的情景,由于透视甚远,场面宏大,总是压轴习作。
父亲房间的墙壁上,贴满我画的工笔重彩,水浒一百单八将,父亲每次落座休息喝茶时,看得非常仔细,并指导我哪根线条画得不够准确,缺乏力度,继续努力。那时,在暑假,在父亲单位,能待上十来天,是我和父亲生活最长的一段时光。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少年,是生命初成时,父亲给予我最大地爱护和幸福。
时间过得真快,几天时间,一晃而过,父亲要我回家,再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烧锅打水,给猪拔草,干些农活,我依依不舍。我尽快画完楼下的又一场景,而后回家。可是,每次站在窗前画画时,却发现父亲的单位在下班后,总是父亲一人打扫门前卫生,他甚至连街道一侧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一连多日。我好奇地问父亲,是否由他值班?父亲回答:小事情,谁看见,谁打扫都一样……
从此以后,我对父亲每次荣获单位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状,深感名至实归,当仁不让,自然而然。而父亲的奖状,印刷精美,红旗飘扬,纸质厚实,正大气象。奖状背面,是我过去学画时的上等画纸。
今天,向父亲学习,向父亲致敬,打扫门前街道,顺便留影,以做纪念,再背诵一遍邻居我四爷在世时,教会我的毛语录,作为本篇“老家记事”的结束语,他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干坏事,光做好事!(石丰)
(以上图片为本人手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