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人家质疑乔布斯抄袭施乐时,他说:“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当初的出发点是为自己辩解,他可能也没想到,多少年后,作为产品经理,大家都将这作为自己参考的借口。
我想还没有哪个产品经理认为参考是件丢脸的事,特别是产品新人,就是在模仿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思路和产品方法论。
且不说我们自己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会参考竞品,自己查看下手机里装的APP,有多少是功能类似的?有些时候,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操作,慢慢的都形成了没有标准的标准,这时候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再去创造一套新的标准呢?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毫无底线的去抄袭别人的功能,我想抄袭和参考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优化的参考呢?
1、明确参考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需要参考?我想应该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某些需求超出了我们自己原有的认知,导致按照过往的经验,我们没法设计出满足需求的功能。
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填补空白。这时候,参考的意义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为了实现从无到有的功能瓶颈。我想除了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之外,这可能是最快的方法了。
第二种:需求已经满足,但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友商是如何满足相同需求的?
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好上更好。这时候,我们参考的意义是效率的最大化,是为了更高效的满足用户痛点。通过参考,我们可以查缺补漏,发现优化空间。
2、理解对方,剖析自己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对自己和竞品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才能从流程或功能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参考。
新手产品经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照搬照抄,无论是否合适,先拿过来再说。
微信的摇一摇火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什么类型的APP都在模仿。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款银行APP,在付款结束后竟然让摇一摇抽奖。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功能而功能。
在参考前,我们需要先剖析自己的实际业务和需求,然后就具体的问题去寻找好的竞品进行研究。千万别一上来什么都不想,直接拿着别人的东西抄袭。
3、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展现形式
产品经理要为结果负责,只要过程不违反法律和常识,那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去尝试。
其实做到这点,还是要继续完成第2点的知己知彼。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别人有A功能,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的产品框架是什么?他们的整体设计如何?每个功能,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其中的过程。
要记住,不同的产品框架,决定了每个功能的实现方式和难度都不一样。也许对别人很简单的功能,我们自己实现起来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我们产品之前为了实现全国省市区的选择问题,需要前端和后台的大量数据交互,经常容易卡死。但后面在新的框架下,实现起来就毫无压力。这就是先天基因决定的,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的别人的展现形式,我们自己又是否能够实现呢?
4、优化优化再优化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功能实现,都是当下的最大妥协。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任何产品都是可以进行再次优化的。
所以我们在参考别人之后,不应该止步不前,而是想着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是否还有完善的空间?
以小米的miui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iOS的影子,但是小米并不是简单的参考,而是深挖国人的使用习惯,完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就是优化再优化的结果。这也让MIUI成为国内第一的定制ROM。而有些系统,我们看到的则是完全照搬。
希望每次在参考的时候,我们都扪心自问下,是否还有更优方案?
尾巴:
何谓创新?将大家习以为常内容,做出点不一样,做出点特色,超过人们的预期,让人眼前一亮。希望每个产品人,都是充满情怀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