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橘子
年前的时候,橘子收到了几封来自于朋友的书信。信中虽多是一些问候、关心和鼓励的话,但看完之后,橘子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难以平复。其实,橘子自己也有好几年没有写过信了,主要是嫌麻烦,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有什么想说的话,发个信息、打个电话就OK了。但当橘子坐在书桌前,给朋友写回信的时候,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今天,橘子想和小伙伴聊一聊“书信”这个话题。
似乎很多的作家、文人词客都对书信情有独钟。
木心曾在《从前慢》中写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钱钟书写的《围城》一书中,家书、情书、友书都有写到,文笔也有很多。
书信,在这个信息化、快节奏的世界里,代表的是一种独特的情怀。
它总是随着邮差的自行车,慢悠悠地到达。再由收信人郑重地拆开,收获那一份同样郑重而诚挚的诉说。同时,它还是一种期待,是对家人健康的期待,对恋人回复的期待,对朋友未来的期待。
在古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书信就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一种思念之情。在一些古诗中, 就有体现。
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自登上小舟,有谁将寄来锦书呢?表达李清照对夫君的思念之情。
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李商隐曾经在《夜雨寄北》中写过这样两句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两句诗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但当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而他自己,却不知道。有些凄凉,却又很美。后来李商隐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千古名句,也是对妻子的一份思念吧。
当然,书信也不尽是这些凄惨的,比如下面的一些书信,写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很平常,也很美。
“Iowa已经相当冷了。今天早上下了霜。我刚才出去寄信,本想到对面草地走走,冷得我赶紧回来了!”
——选自《汪曾祺书信集》
明明只是看着一页纸,我却仿佛看到了给妻子寄信回来,鼻子被冻红了的汪曾祺使劲对着手呼了两口热气的景象。
“南方冬冷难耐,不如仍到北京吃涮肉为好。”
——选自《汪曾祺书信集》
短短的两行字,让人也馋起那热气腾腾的羊肉了。
“昨夜我看见郑天然向我苦笑。你被谁吹大了,皮肤像酱油一样,样子很不美。我说,你现在身体很好了。说这句话,心里甚为感动,想把你抱起来高高地丢到天上去。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 选自《朱生豪情书》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所有的恋慕。 “
——选自《朱生豪情书》
朱生豪在大学期间认识了宋清如,于是用了十年的时间给宋清如写了大量的情书。这些情书保留下来了三百多封。率真、温暖,这难道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爱情吗?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选自《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
……
人们常说,透过一本书,我们能更加靠近一位作家,那么透过一些书信,我们也许可以了解一位作家的生活了。
在这些书信里,有真诚,有调皮;有郑重若是,有大骂、调侃。透过这些言语,我们仿佛能看到在书桌的台灯前执笔的某个背影。
琦君在《爱与孤独》中说到:“身为中国人,若因懒于作书,而放弃了这份最温暖的享受,实在太可惜了。尽管在此忙碌快节奏的工商业社会中,有电话录音可以代替笔,可是笔墨文字所传递的灵犀一点,意味情趣与“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电话工具究竟不同。古人说“书信是千里面目”,并不一定指书中文笔之美、书法之工,也是指的那份亲切感。不然的话,为什么旧时代的人写信,一开头都要说“如握”“如晤”,“奉书快如觌面”呢?自从来到欧洲,和朋友亲人都离得那么远,万里来鸿,更是珍贵。”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说一些难以启齿的话,每当这时,我们便会换成普通话,似乎隔着一层习惯,才容易说出口。其实,书信也是我们刻意给自己制造的“隔阂”,很多话语,硬是要隔着这一层薄薄的纸,我们才能说得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 留言互动 #
此刻,你居住在什么地方,最想给谁写信?想说些什么?欢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