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年轻人的超前消费?
近日,《当代青年消费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
除还房贷外,60%以上的人群将消费贷用于基本消费和休闲,在网络引发热议。
有网友戏称:这届90后真敢穷。
自杀式消费,正在毁掉这一代年轻人。
超前消费是资本逐利与人性之欲的博弈。毫无疑问,在血淋淋的资本加持下,我们败给了人性之欲。
我们明知会被资本压榨,依然甘之如饴。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人性之欲,让我们欲罢不能呢?
01
我们的天性:
避免痛苦、感受快乐。
在《大脑骗局》里,作者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
心理学家找了几十个消费者来做实验,分别给他们20美元预算去买东西。同时,用核磁共振设备记录他们买东西时大脑的反应变化。
结果发现,如果要买的东西价格合理,在他们接受范围内,那他们大脑里就有一部分被激活,这时候他们会感觉非常愉快,会痛快把东西买下来。
但要是商品价格太高,有点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那消费者的大脑里,就有一部分受到抑制,这是因为,他们估计买完商品后,没什么钱可以支配了,这时大脑就会感觉不舒服,他们就不会再去买。
这还没完。更神奇的是,心理学家还发现,要是消费者用信用卡支付,结账时大脑受抑制的程度竟然减轻了。
这是因为信用卡预先借钱的机制,麻痹了消费者结账时的痛苦,让大脑产生一种没付钱的错觉。这样一来,大脑里就只剩下买东西带来的愉悦感了,所以就越买越多。
虽然花的都是自己的钱,但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先花钱、后还钱的机制,会欺骗你的大脑,刺激我们的购买欲。
回想一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可以为了避免痛苦、感受快乐去做任何事情。
债务一般产生于某个人想要避免眼下痛苦的时候:
一个人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意味着放弃,放弃就意味着痛苦。
然而,买下一件漂亮的衣服时,或是预定好一次旅行时,我们就会获得快乐。大脑对于这类事物有着更快速和更强烈的反应。如果我们购买太多不重要也无法负担的东西,大脑就会长期处于一种糟糕的境地。
大脑只想要避免眼前的痛苦和感受快乐。
也就是说,超前消费是我们避免痛苦、感受快乐的天性使然。
02
人性之欲可以控制吗?
我很赞同一句话: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如果经住了考验,那是因为诱惑不够大,没能投其所好。
现实是,诱惑力大小与我们的能力、权势相关。或许终其一生,我们也不会遇到能让我们完全失控的诱惑。
《怪诞行为学》作者丹·艾瑞里说,缺乏自制力,本质上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我们低估了未来,这让我们不愿意为了未来而牺牲一些当下的收益;
比如,我们以为追剧到凌晨三四点能够停下来去睡觉,早晨依然要7点起床上班,觉得睡三四个小时,也能精神饱满。这就是低估了电视剧的诱惑力,四点不一定能及时去睡觉,也低估了自己的精神状况,上班时肯定会昏昏欲睡。
第二个,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克服当下的诱惑。
比如,电视剧实在太好看了,一直被剧情牵引着,让你难以及时关掉去睡觉。
那么,如何增加自制力呢?
第一,和未来的自己建立情感链接。
简单地说,就是想象未来的自己的境遇,然后关联到现在:现在怎么做,未来才会更好?
比如,想象照这样下去,自己70岁的时候会怎样?那时会有什么需求和欲望?然后,在今天,我们为了达到那时的需求和避免糟糕的事情发生,现在尽量去做一些准备。
当我们越能使未来变得生动、明确,就越能和未来的自己建立情感链接,更关心未来的自己,更能激发我们立即采取行动。
第二,主动树立阻碍。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抗拒诱惑,主动切断诱惑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路径,让我们别无选择。
比如,预先设定信用卡的支付限额,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消费欲望。
在考试前为了避免手机干扰复习,让朋友带着手机去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告诉他几点才能把手机还给你。
每一个“甜点”背后,都可能是欲望的深渊。一旦掉进去,必定要付出代价。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依靠借钱度日?
这一切,都源于全社会都在鼓吹的超前消费。
03
有网友说:存钱?这辈子是不可能了,及时行乐才是王道。
陈懿说:“人生路上种种诱惑,都是防不胜防,他们犹如细菌一般无孔不入,腐蚀你的生命之树,让你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当超前消费在你心中骚动时,自制力将成为你的保护神。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现在更扎心的是,双11快到了,如何理性消费,你准备好了吗?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