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到金灯墙,还有十里长”,还是在三孝中学工作的时候,就听同事们这样说。白驹过隙间,十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已有三次上金灯寺的经历,一次求而不得,两次实至名归。
一
“深山藏古寺”,金灯寺坐落于南太行山深处,界于河南省和山西省之间。原名宝岩寺。石窟开凿于山巅自然形成的石凹内。开凿年代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历时60余年。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依崖布列,现存七进院,洞窟14个,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木构建筑有延寿殿、关公殿、丈八佛殿等34间,寺内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金灯寺石窟入选为国家第六批国保文物,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从河南省林州市合涧镇举目西望,太行山蜿蜒盘旋,逶迤于蓝天白云之下。山势陡峭,林木森森,流瀑飞泉,潺潺有声。时有飞禽走兽,翱翔于蓝天,奔突于山林;更有山花烂漫,芳香盈盈。行走其间,愈觉情趣盎然。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之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实为风水宝地。
金代著名书画家王庭筠在《五松亭记》中这样记述:“林虑西山,横绝百里,隐然犹卧龙。洪谷为首,天平为脊,黄华为胁,鲁班门为尾,迤逦而北去。”洪谷山龙首含珠,其丽自不待言。荆浩隐居洪谷山创作了第一部水墨山水画理论《笔法记》,吸引了一代一代的山水画大家、画坛学子前来顶礼膜拜、观摹写生。
荆浩隐居洪谷山中,受美景触动,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为后来关仝、李成、范宽等人最终发展完成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开宗巨匠,一代宗师”。
自然风景,鬼斧神工,人杰地灵,人是自然的娇子,是最美的风景。
三
无独有偶,洪谷山脚下,云遮雾绕,水汽蒙蒙。有唐塔一座,掩映于青山碧水之间。此塔为方形密檐塔。七级砖塔,高15米,内空,塔外为叠涩檐,造型美观,保存完整,为典型唐塔风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心中有民的明代林州知县谢思聪,在山深林密之处,开山凿渠,引水入田,引水入村,方便了周围四十个村子的饮水灌溉问题,福泽乡亲,福泽后世。乡民们感恩其德,于清代修“谢公伺”,石雕像栩栩如生,微风衣袂飘飘,佑护一方百姓幸福平安。
四
2010年三月二十七日,惠风和畅,山水朗润,山草初绽,花儿烂漫,水流潺潺,正是桃花怒放的季节。和三十多名同事,溯谢公渠而上,闻澹澹水声,嗅花之芳香,观缤纷花草,瞻唐塔古迹,感先人之聪慧,感圣者之贤德。
崖间岸边的一朵桃花怒放,山间的一缕清泉滴落,都会使观赏者嘘唏不已,或花间留照,或引吭高歌,直惹的之字形队伍,这边唱来那边和,宛如春江之水滔滔不绝,对歌移植洪谷山一般。
“林州人,性情倔,后边的小车就要往前边放。”歌声还未落下,每个人腿上已开始发力,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怀揣朴素的理念,队伍在拉长,之间的距离在拉大。
五
一路以信仰为塔,以山花为伴,以汗水为伍,原来的嬉笑声声已跑得无影无踪。看看山路十八弯,目的地迢迢无期,很多女同志陡生失望之心,拉拉这个,拽拽那个,也只是短时效应,“没有真心,难上金灯”,一点不假,上山的过程是诚心的体现,更是恒心和体力的大比拼。
洪谷山下有个村子叫八达村,不知是谁巧用联想,喊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上金灯是怂蛋”的口号,倒是切中时宜,起到了鞭策鼓励的作用,大家你追我赶,不亦乐乎。
六
“起灯山,落灯寺”,起灯山位于合涧镇木纂村村西,山上寺院名起灯寺。落灯寺即金灯寺,两个相距海拔相差1000米,路途相距50余里。在锻炼毅力的同时,奇闻异事,收获满满。
终于,我们望到了金灯寺,它高高的蜗居在悬崖之下,峭壁之上,有阳光点缀,云遮雾绕,“日照金灯生紫烟,遥看峭壁挂前川。”听众生所言,金灯寺并没有墙,远远看去,它脚下的悬崖峭壁就如铜墙铁壁一般,“摸着金灯墙,还有十里长”,可不是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在等待我们。
七
上了猴梯,便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金灯寺外。寺的北面是一片石塔林,大大小小舍利塔46座,其中最大的是千佛塔,千佛塔为首石雕造塔基呈正六边形高8.8米,中心有石室,内2.25米,镶有石门。门柜均侧刻有字,隐约可辨“坐莲从西至,拽虎自东来”的字样。塔身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一千尊,相传这千佛塔是金灯寺创始人芈禅师的安葬处。芈神师法名静真,是河南安阳人,曾拜名僧清果膝下为徒,先在著名的悬山寺修行,后又到陕西两当山庵中苦炼,后来他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为伴,每天拽虎携钵沿途募化。最后登上风景独特的林滤山,心中不胜欢喜便在这里落脚,创建了金灯寺。
八
时间久远,记忆依稀。对于七进寺院印象,也不甚寥寥。倒是对“水陆殿”记忆深刻,走进殿内,迎面高高的莲台上,神志雄伟的释迦牟尼结伽跌坐,他那慧祥的双目,流露出大彻大悟的智慧,具有摄人心魄的威力,左文殊右普贤神灵活现,楚楚动人。殿内合一处“液池琼台”泉水从殿西北角石缝小流出注入水池,清澈见底。池沼上凿有石堤,香客游人可沿堤绕窟观赏佛殿。奇怪的是佛殿里的三力士像倒坐着他们似乎在认真地练功夫,环顾四周,墙面上满是浮雕壁画,有的画面是佛祖在向他的弟子们讲经论道,有的是一般佛堂中不常见的十大天王,还有的是菩萨、罗汉,水陆殿占地125平方米,浮雕壁画79幅,真可谓石刻艺术宫殿。
中午,我们一行人在寺内吃饭,喝着煮着干地瓜、干豆角的面条汤,真的是汇聚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觉得格外的香甜。
九
早听说,上金灯寺修了公路,被称为林虑山最美的公路,心里便格外的向往,尤其在疫情期间,心里更是痒痒的不行,多次向好友打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好不容易在暑假期间驱车前往,顺八达村一路向上,蜿蜒盘旋,循环往复,车在山中走,人在画中游,更有“云霞出海曙,金光洒圣途”,一时乐也陶陶,兴也滔滔。行车记录仪报道,一会儿进入了河南林州市,一会儿进入了山西平顺县,真是叫人无所适从。
路遇一车登山人,乃鹤壁人氏,直言中途正在加固维修,不得已折道而返,于路边小憩,喝酒吃食。身处红谷,远眺林州乡村美景,好不快活。
“不识林虑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地人捷足先登,本地人接踵而至,不免心里有小小的遗憾。
十
弹指一挥间,十余年,三上洪谷山金灯寺,已是一路坦途,高路入云端,旧貌换新颜。
不必说盘旋往复,不必说峰回路转,也不必说山花烂漫云雾沾身,单是七个山洞的迎接,就会让你有穿越般的传奇人生体验。狭窄处,需退车让路才行,穿插避让,就在礼貌之内,一念之间。
“山路迢迢十八弯,要上金灯并不难。上山顶来下背泉,金灯古寺在眼前。”天堑变通途,过去三个小时的艰难攀爬,现在40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等我和妻子买票入寺,朝盘山而来猴梯东望,只见山道弯弯,树木苍苍,耳听松涛阵阵,豪情无限。对于登山者,景区也体谅他们的一片诚心,显得极为宽宏大量,不设任何的障碍,一路坦途入内。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观古寺,瞻古佛,听梵音,心更诚,神更清,气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