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涯规划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求助:
老师,我现在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现在干活不开心,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现在的工作很不适合自己,我不是那块料,但我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往往需要进一步澄清——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呢?得到的答案往往是:
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没有什么擅长的……
对于一些迷茫且焦虑的职场新人来说,他们往往抛出这个问题以后,感觉无解,然后继续去迷茫的玩手机去了。我们之所以不知道往哪里努力,干活干的不开心是因为没有做自己适合的事情。那么回到之前的问题,很多人说没有做自己适合的事情,其实他们期待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情,他们认为做自己擅长的、喜欢做的事情才幸福。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肯·罗宾逊有本非常棒的关于天赋能力的书籍,书名叫做《发现你的天赋》,里面很清晰的给出了这类迷茫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天才与热情成就幸福的人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作品。
对于找不到适合工作而迷茫的人们来说,发现自己的天赋,点燃自己的热情,其实是成就幸福人生的一条明路。
天赋究竟是什么
有人或许因此大骂作者是标题党:
我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迷茫,你给我谈什么狗屁天赋!
如果你有自己擅长的,喜爱的,那种即便不给钱也愿意投入其中自得其乐的事情,做的兴高采烈,干的游刃有余,然后这就是你“合适”的工作,做出彩,然后收钱就行了,当然不用谈什么“天赋”,而当下的问题在于,你感觉当下两份工作不适合你:这也不适合,那也不适合。那么,发掘自己的天赋,是一种自我探索的生涯路径。肯·罗宾逊把天赋定义为“天赋是天分和热情的结合”。
关于天分这个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似乎并不特别看重,传统观念中有句老话叫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天分可人,长大以后也未必有所成就。我们初中课文中有篇著名的文章《伤仲永》就是写一个极具才华的孩子因为天赋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逐渐沦为平常人的。
本书所说的天赋,主要强调的天生的能力和持续的热情相互结合,变成自己的特质,贴上标签,打造品牌,成为自己持续发展的一条“阻力最小之路”。
那么天分又是什么呢?天分其实就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特性,是自己的本来特质。从孩子刚刚出生,有的敏感,有的耐受力强,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说,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是天分。比如有的人“眼尖”,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方面,有的人“听力好”,不仅听得清,还善于听话听音;有的人“鼻子灵”……这些都是天分,是你原始的潜力。
怎么发现自己的天赋
每个人的天赋各自不同,发现天赋的过程,不仅仅只有一条道路,一种方法,发现天赋的过程千差万别,而且经常会出人意料,由于个体自身因素不同和所处环境的千差万别,我们发现天赋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正如NLP所强调的那样:“没有两个一摸一样的人”,因此,具体发掘自身天赋的方法自然也各不相同。可能有人会质问:
既然各不相同,那还废什么话!?
《发现你的天赋》一书强调的是一些发现天赋的普遍原则和技巧和策略,帮助人们去指导自己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天赋,更好的开发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让自己更快的脱颖而出。发现自己的天赋具体包括三个步骤:
- 屏蔽所有的干扰。
- 转变角度去发现自己。
- 勇敢的进行尝试。
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本职业发展规划领域的精彩书籍《转行》。著名的认知学家阳志平老师曾经评价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去转行,他不应该去问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也不应该去试图了解一切之后才开展行动,而是应该积极的切换到一个感兴趣的环境,然后换个角度去发现自己,逐步去尝试直到自己的职业切换,对于人的天赋发掘来说,也应该是如此。
- 屏蔽自己所有的干扰。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环境,这里的屏蔽关了,不仅仅是外界的环境,更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进入一个悬浮状态。能够客观中立的,去打量自己,观察自己。找一个没有人打扰的环境,可以是自己的房间也可以是图书馆或者咖啡厅,甚至是公园长椅上坐着,学习一下冥想或者瑜伽,给自己一个小时的unbrokentime,让自己专注发掘天赋的问题。
- 用多个角度去定义和解读,不仅仅定义自己一个角色、一种思路,这里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作者提出来了思维导图,愿景墙,以及自由写作等多种方式,其实,远不仅仅是这些方式,我们去定义自己的角色,可以用生涯彩虹图、人生角色打分等等方式,来进行重新的定义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自己究竟有什么天赋,能为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如果你平时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换一个角度问问自己,询问自己的至关重要的人(或者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这些问题,比一味的感叹自己迷茫有价值的多。
- 勇敢尝试展开行动。在进行初步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勇敢的尝试,因为只有尝试了,你认为自己拥有的天赋,才会有可能真正的成为自己的天赋,否则它只是一个期待而已,没有任何价值。顺应自己的天赋,关键是让天分和自己的热情相结合,了解自己的天赋是发现天赋的基础,他可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未必比别人强太多,但是在自己各种发展的因素中,从天赋入手可能会上手的更快。
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吗
如果你依然迷茫,那么,有个叫做“你擅长什么”的小练习,可以尝试并参考。
在一张A4(或者A3,越大越好)白纸中间画个圆圈并写下自己的名字,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分类,比如工作、生活、恋人、学习、健身等等,把这些分类分别写在纸上,围绕中间的圆圈
- 想想自己做过各种类别的什么活动,自查自己运用了哪些天分,用一些关键词标注出来。
- 想想自己天生擅长哪些活动,哪些一般,哪些不擅长。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
- 再拿出一张白纸,画出3栏,分别标出“擅长”、“一般”、“不擅长”,将列举出来的天分填入对应的栏目中。
- 仔细看看第一种擅长的事情并思考: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擅长他们的?怎么发现的?我们有没有共同之处?你有没有运用天赋的其他途径?
其实,如果你真的去做了这个练习以后,有可能发现自己找不出来什么天生擅长的东西,这往往可能是因为你掉入了一个误区——“擅长”是在和谁比?我说我风趣幽默,郭德纲笑了,我说我目标清晰,王健林笑了,我说我相貌奇特、根骨清奇,马云笑了……似乎找自己擅长的,和别人一比较,往往很惨,让自己自卑的要命。不过不要紧,本质上发掘天赋,是发掘自己的天赋,这其实是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我们关注自己擅长什么,其实是关注和自己相比较,做什么时候给我们回报率更高,成长进步更快,取得成就更容易。
当你说找不到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当你说:
可是我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
这个时候,需要问问自己的是——你真的去找了吗?
发掘天赋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尽可能的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体验。不要拘泥于我们的教育经历,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自以为的能力边界,这些或许往往是限制和阻碍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说“我没有找到我适合的工作”,那么,想问你的是,你真的去找了吗?
很多人所谓的“没有找到”,往往其实只是想了想,然后说:“太难了,算了吧!”仅此,而已。所谓没有适合的工作,往往是没有“我当下能力能够轻松胜任,而且又可以清闲拿到高薪的工作”,这样的究竟是“工作”,还是在YY呢?我不知道。
- 你有没有听说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以后,积极的去找这个行业的在职人士聊聊,了解这个领域究竟怎么运作的?
- 你有没有想要进入一个企业,去了解这个企业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知道这个企业当下缺少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他们的标准,哪些地方不符合,不符合的地方如何提升?
- 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不适合”的工作中有人依然趋之若鹜,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这份工作感兴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这些回报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来说,什么样的工作会点燃你自己的热情呢?
如果什么都没有做,就说“找不到”,那么这句话是否让你感觉苍白无力呢?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有人曾经提起过:
问题是如果我对什么都没有热情,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但并不代表他们对一切都没有热情,除非是一些精神病患者,他缺少一般人的正常情感,尤其是对他人感受的共情。更多的人往往是因为压抑了自己的积极情绪,这和没有发现自己的热情是截然不同的问题,其实所谓的“没有发现”,只能证明你的潜在热情没有被发掘出来,并不是你真正没有。用王阳明的话说:
此心具足。
你的内心本质实际上是拥有热爱的东西,只不过你还没有看到,那么多尝试,多体验就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而有人则会问:
如果我热爱那些我不擅长的东西怎么办?
比如说我五音不全,我却狂热地喜欢音乐,这样怎么解决呢?其实真的热爱,在这个领域中你依然可以找到能够沉浸其中但发挥出色的位置的。我大学时代很喜欢听校园民谣,尤其喜欢《同桌的你》、《模范情书》等老狼唱的歌。有一天我在电台里听到一个人唱《模范情书》,当时我就震惊了!——天呀!竟然有人能唱的这么难听还上了电台!!!直到一首结束,主持人说到:
感谢《模范情书》的作者高晓松老师给我们亲自演唱这首歌……
我才知道,唱歌的人竟然是这首歌的作者,尽管他唱歌水平不敢恭维,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极其优秀的音乐人。其实不管你的天赋如何,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热情。如果我们能够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对这件事情有热情,在这件事情上,你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有天分,不过是因为设立了离谱的高标准,导致你低估了自己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