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整体系统,家庭成员各自的功能是互惠互补的,也就是说,一位家庭成员的改变就会影响到其他所有成员。亲子间的沟通同样基于家庭整体系统,受到家庭内沟通模式的深刻影响。
1.亲子之间常见的沟通问题
如果说家庭是一个大系统,那么每位家庭成员就是家庭系统下的最基本的子系统,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等就相当于次一级的子系统。个人、子系统、家庭,都是由人际间“界限”与情感障碍来划分的,而这些界限也保障了各个子系统的自主性。如果子系统之间的界限出现了问题,那么显然家庭自身也同样会出现问题。
界限过于僵硬
子系统界限过于僵硬,表现为束缚过多、与外界的接触过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塑造出“疏离”心态。疏离的人外表看起来很独立,但通常也很孤单,不喜欢与人分享,对很多事都缺乏投入。
不仅如此,当分隔家庭内部与外部的界限过于僵硬时,可能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产生过分纠缠的关系。整个家庭与外界几乎隔绝,几乎不与外面的其他人谈话,结果造成父母与孩子相互依赖、缺乏独立性。
界限过于模糊
界限过于模糊,就意味着亲子角色出现了失调。
有些父母把爱与纵容混为一谈,凡事都要唯孩子的意见为准,结果就是导致规则无法贯彻,让孩子变成了难以管教的“熊孩子”。还有些父母喜欢“唠叨”,一直跟孩子争论,让他们感到烦躁不安、缺少安全感与自尊心。
事实上,允许孩子说出他们想说的,以及允许他们做自己想做的,这两者之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父母需要了解并认同孩子的感受,但也需要贯彻规则。在这个过程中,“界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站在主控的地位。
2.倾听年幼孩子说话
孩子从2岁左右起,就开始逐渐萌生自我意识。年幼孩子对父母的反抗行为,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他们探索外界事物、挑战规则的需要。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既要理解他们的正当需求,又要为他们设立适当的规则。
父母没有倾听时的常见台词
“小心!别碰那个!”
说这样的话的父母看起来很用心,但实际上他们关心环境胜过关心孩子。他们完全“把孩子当做中心”,却并没有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结果只是把孩子培养成了依赖性很强的人。
“安静!去洗手!天哪!别碰你那个地方!”
孩子对于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又不能做、什么事光荣、什么事又丢脸的学习,是从父母的反应开始的。如果父母的管束过于严苛,孩子就只拥有很小范围内的经验。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探索外部未知世界。
“不要自己夸自己,那样不好!”
孩子向父母炫耀,并不代表着骄傲或自大,而是反映了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反映了他们拥有的梦想。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苛责,孩子也许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变得自卑又软弱。
“为什么我说的每件事,你都要争论?”
孩子的争论与反驳很容易激发父母的怒气。他们往往十分固执,难以被说服。
要排除争论的最好方法,就是区分沟通的“表达性功能”与“工具性功能”。表达性功能,简单说就是传达观点与意义、表达情感情绪的功能;工具性功能,就是用于控制、指导并影响他人未来行动的功能。父母可以让孩子抱怨,用倾听来表示出对孩子的理解,但最终掌控决定权的还是父母。
如何解除孩子的阻抗
父母并不需要解除孩子的阻抗,只需要接受阻抗也是孩子合理表达自身感受的方式就行了。年幼的孩子并不具备成熟的理性,对他们做冗长的解释实属缘木求鱼。但是年幼的孩子需要关心、需要倾听,只要家长能够认真对待他们的感受那就够了。
孩子耍赖
面对孩子耍赖时,很多父母选择了“屈服”,还有很多父母选择了责骂。但是这两种做法,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们都没有关注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孩子耍赖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忽略他。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应该不予回应也不做强化。如果是在公共场所的话,把孩子带离现场就可以了。当孩子发现,耍赖的做法并不能吸引家长的注意力之后,他们就会尝试用对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3.倾听青少年说话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通常都会经历一段叛逆期,借由反叛父母来定义自己的独立自主。父母在与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把平等与尊重放在首位。
不要窥探
青春期是对于批评异常敏感,对于保护自身隐私异常执着的时期。比起父母来,他们更愿意在学校和朋辈面前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不愿意与他们分享朋友或学校方面的事,会担心孩子在外面待到太晚。但如果追问到底,只会让孩子更加抵触,从而愈发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你是否注意倾听了?
当孩子主动跟你说话时,你在做什么?你给了孩子全部的注意力了吗?你有分心去看电视、看报纸吗?你想要跟他们讲话的时候,有准备好要听他们在想什么吗?
青少年有所保留的常见方式是“沉默的沟通”。青少年在不想遵守父母提出的要求时,往往会采取逃避讨论的方式。他们随口应允你的要求,并不是同意去做,而只是想表达“好吧,我听到了,现在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青少年采取沉默争论方式的理由是,他们不相信你会接纳他们的看法。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解决策略是“主动反应”,要在问题之前,先发起讨论来制定家庭规则。父母可以专门拨出时间来,鼓励孩子提出要求或抱怨,并做出适当的让步,以通过一个孩子自己也同意遵守家庭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协议破裂的风险。
避免争夺控制权的战争
青少年通常有很强的意志力,也格外渴望尊重与自由。他们最常抱怨的,就是父母不肯听他们说话。面对青少年时,父母不能像面对年幼孩子时一样采取权威态度,而是需要适当放权,以换取对青少年保持一定程度的掌控。
如果父母试图掌控青春期孩子的一切的话,孩子就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化浓妆、故意晚归、结交不良、抽烟喝酒等等)展开反抗,以彰显自己有权对自己的人生做主。为了你也为了他们,你完全没必要让事情演变成这样复杂的局面的。
认可分开的需要
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父母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孩子要长大,就必然要与年长的一代分开。父母们习惯了年幼时孩子依恋着父母、把父母当做最高权威的状态,如今却要面对着孩子的批评、轻视与反抗。这种落差,让很多父母倍感失落与沮丧。
父母需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挑剔与批评固然令人不快,但这却是他们建立自尊的必经过程。父母需要做的,是让青少年感到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才会愿意听取父母的要求和建议。
不要聚焦在令自己失望的事情上
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只听得到对方反对自己的声音。一味关注于对方的反对意见,会导致越来越聚焦于对方的挫折反应,让双方的矛盾越积越深。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场所中表现出不一样的自我。孩子也许对父母表现得很粗鲁、很自私、很不尊重,但他在面对朋辈时或许就会表现出自己独立且体贴的一面了。
总之,在与青少年互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以平等的态度给予他们尊重,需要学会以输为赢,需要倾听他们的要求、意见与梦想,还需要适当地放给他们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