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子
01
“良钰小朋友,该洗漱刷牙了”,喊了一遍两遍三遍地过去了,仍无动于衷,嘴里回应“好的”,实际上仍沉迷在自我游戏的世界里。无可奈何,温声细语被河东狮吼声代替,伴随着的是怒目相视。
接着,她极不情愿的向卫生间走来,边哭边走嘴里边说“妈妈,别生气了”“妈妈,哄哄我”。
02
上述情境近期在生活中常有发生,令我困扰,然而也激起了我的问题意识。我深知,孩子的习惯养成对其成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也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行为方式存在问题,是否有能让孩子更为接受的行为反应,我开始思忖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
于是,认知驱使了行为的转变。我先给她行为准备的时间,再给她呈现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信号。当我再次喊她洗漱时,我会先说“再玩两分钟就过来了”,接着我将提醒她“再不过来妈妈就生气了”。结果,收效显著。
不仅如此,我也通过了榜样示范的方式,运用了正例和反例让孩子体会大人的心情。例如,当孩子需要我提供帮助时,我将采取拖延时间及立即满足等两种方式应对,事后通过说服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认知与行为。
孩子是完整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有情绪情感及意志品质。孩子并非简单的物体,能单纯的听话照做。当我们提出的外在要求与孩子当时行为有冲突时,孩子也将面临意志品质的冲突,既不想惹大人生气,又想继续做完未做完的手工或者看完未看完的电视,了解完动画情境中最终呈现的故事。对此,我们需要理解,需要细致入微的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更需要引导,引导孩子们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理想中的步调相一致。
03
上述情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带孩子们去游乐场所玩耍时孩子迟迟不愿回家,看电视时孩子们毫无节制的看着一集又一集,吃糖果时孩子们恨不得一次性全部吃完,结果基本雷同,家长大发雷霆,孩子极度委屈。
如今,在各部门奋力推进的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跟随时代,乘风破浪,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视角去认识我们身边的“孩子王”,她们并非那么的不懂事,她们是身心各方面正在发展中的孩子,她们只是需要“再玩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