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变革 是一切技术革命的前提
人类历史上,大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随信息革命,即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变革,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信息活动,信息流的生产、传递和管理理方式的不同将决定信息的变革,只是一切变革的开始,随着信息变革,人类交互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协作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最后组织形态也开始发生变化,组织是形态是劳动的价值转化器,因此社会的价值转化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语言是思维的延续,更是信息传递的第一载体,通过语言将人类头脑中的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换,在交换中进行着思维的新陈代谢,吐纳更新,进化自我,进而帮助人类成为自然的王者。然而语言更类似一种信息波,是一种瞬时态的产物,只存在于交流之间,无法捕获并物质化,无法穿越周期,基于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人类的文明无法做到根本性的传递。这一变化直到文字的出现,文字是信息的产生的记录,信息被生产出来通过文字进行表达,这一现象即是过程性的,也是结果性的,当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时,信息即被生产出来了,文字的出现使语言第一次有了物质化的载体,信息寄存于文字中,形成2了知识,知识是信息与文字的结合,基于这一新的载体,文明得以传递,进而延续。
文字的根本特性是需要被表达和记录,当我们提到文字时均是指被记录在某一介质上的信息的表达,已知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由五千五百年前,位于如今伊拉克东南部的苏美尔人发明的,用芦苇杆的尖头刻在泥板上,这是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四千年前,中国历史里第一个都城如今的河南安阳,古老的象形文字被刻画在了牛肩胛骨和龟甲上,雕在骨骼上的叫甲骨文,铸在青铜器上的叫金文。之后的很多年,信息的生产 以文字的形式在不同的介质中出现,并没有统一,是一个信息存储的混合时代,如泥板文,甲骨文,羊皮纸,桦树皮,棕榈叶等等都成为记录文字的工具。直到一千九百年前,纸浆造纸工艺在中国发展,东汉蔡伦通过添加新材料和改进工艺流程,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容易取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张,实现了造纸的第一次重大改进和标准化,这时信息通过文字在纸张上的表达有了统一的记录与传播介质。
纸张给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带来了标准化的流动性,让信息首次可以在标准化的载体上被记录和传播,近代媒体行业的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信息生产和传播 的进程
报纸
报纸是信息生产与传播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记录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每天清晨 ,城市里百万份的报纸就会从轰鸣的印刷机中新鲜而出,为人们带来新鲜的资讯,各地的人们从不同的报纸中获得不同的信息,用来优化和指导 他们的生产生活。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王朝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大郡,在郡下一级又分若干县,由中央统一管理。各郡在首都长安都设有办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称为“邸”。“邸”内派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的太守参阅。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后来,随着罗马的版图不断扩大,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意大利,为了使广大疆域上的各部落臣民都能“沐浴”到共和国的恩泽,共和国最后一任执行官恺撒责专人,将《每日纪闻》的内容书写在布匹上,带到各个行政省的首府,并在那里翻译成各种语言,再通过公告栏的形式发布给民众。这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西方后世影响甚重。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14~16世纪,手抄和印刷的新闻传单先后在欧洲诞生。
16~17世纪报纸在欧洲的发轫
18 ~ 19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进入成熟时期。欧洲大陆国家的资产阶级陆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欧洲进入殖民和产业革命时期。亚洲的日本也进入资本主义时期。
18、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向海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殖民当局和移民、传教士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 在殖民地创办主要用宗主国文字出版的报纸,成为这些地区报业的开端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欧洲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报纸。
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已经成为大企业的欧美报业也跨入了兼并、集中的垄断阶级。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由本国人士创办的以本国语文为主的报纸纷纷诞生。拉丁美洲在19世纪上半叶已有10多个国家宣告独立,当地的报纸诞生也较早。这些报纸有不少在争取民族独立、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纸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种信息载体,从人类第一份报纸《邸报》 到 近代的大型如的报业j集团 如 太阳报、泰晤士报、人民日报等等 仍然在履行报纸的天然使命,即信息的生产与传播
广播
1900年,美籍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马可尼、波波夫发明无线电报的启发下,发明了无线电广播,然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正式的无线电广播是由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 于 1906年12月24日 在马萨诸塞州布朗特岩的国家电器公司 128米高的无线电塔成功地进行的,标志着信息正式进入了无线电的传播时代。
广播曾一度是 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信息传播形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其发展的巅峰,广播相比于报纸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是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通过广播, 一条新闻可以及时传导给听众,且通过人声的立体化、生动化、情绪化的表达,让信息带有更丰富的感情色彩,相比于报纸的枯燥和延迟性,广播能承载的信息量显然更多,也更及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广播成为了取代报纸的首选,例如政治首脑的讲话、突然新闻等,引其信息的丰富性,广播也成为了人们业余生活的选项,更生动的娱乐节目可以通过广播来传递,例如评书、脱口性等。
广播相比于文字为信息的传递注入了及时性和情感,让信息的传播更加立体和高效。信息量和丰富度介你于电视和报纸之间,透过人的声音作为信息的载体,使信息带有一定的神秘性,这吸引了很多广播的忠实分析,即使在现代媒体商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仍然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电视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之后贝尔德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并经议会决定获准。1936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在伦敦播放电视节目,这标识着信息的传播正式进入了富媒体时代,即电视时代。通过电视视频化的,生动化,直观的表达,信息传递的效率变得更高,更精确和更实时。但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有一定的门槛性,这时候信息的产生是集中化的,传播需要特殊的有线电视网络管线,因此通过电视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成本和复杂度,同时是少数人可以使用的信息工具。
报纸、电视和广播是 传统的信息三个主要传播载体 ,这三个载体的共同特征是生产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传播路径单一,因此通过这三个渠道传播的信息带有一定的少数偏见性
BBS和个人博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权和传播权的从少数的资源方手里转移到更广泛的用户手里,这种权利的转移 已经成为了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环节中 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起到核心作用的个人信息媒体就是BBS和博客。
BBS
1978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发出最早的一套基于8080芯片的CBBS(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套BBS系统,从此彻底变革了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交互形式,BBS 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网络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前身,对后面的互联网内容产业和社交网络影响巨大。
通过BBS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针对一个话题进行多人在线文字交流,彼此可以回复对方的回复,让多人在线交流成为了可能,在交流成信息被生产出来,被记录在BBS系统里。通常意义上,每个BBS都有一个大的主题分类,例如电影、交友、汽车等等,在一个BBS的主题内 又会针对这个主题进行版块的细分,同一个主题的爱好者 针对这些细分的版块进行观点鲜明的互相讨论。BBS 构建了基于话题的内容,让多人可以针对同一话题进行在线互动,改变了传统信息媒体的一对多的定向定时的发布,让信息的力度更碎片、更具有及时性、更带有普通个体的观点,让信息鲜活了起来。
博客
博客简单的理解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网页持有者进行日常性的更新,主要是允许个人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内容,小到个人观点、日常生活、读书笔记、影视评论、兴趣记录等,大到政治评论、全球经济、国家大事等。博客的内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及时性,博客信息的生产权完全掌握在博主个人手里(通常把博客 都拥有者成为博主),流动形式则主要通过HTTP 的网络链接,不像传统媒体在传播上带有既定的方向,内容上带有严格的标准格式,中心化制作,目的性明确。博客的内容带有很强的个人性和普遍性,不同文化、教育、种族、信仰的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关点,这种内容的生产 就带有很强的广泛性,信息生产的方式也从集中性的标准化生产方式 变成个人式的带有泛消费性质的生产方式,根本性的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并且随着更广泛的信息生产者存在,世界的信息量变得巨大,传统通过专业化信息生产商获取信息进行商业决策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信息的无序性流动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个相对广泛的概念,理论上任何可以连接网络上两个用户的产品或是服务都可以称为社交网络,例如电子邮件、BBS 、IM 通信软件、Youtube等等,直到Facebook 出现,这个集好友关系、信息发布、相册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产品,成了社交网络的代名词。
人类历史上,大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随信息革命,即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变革,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信息活动,信息流的生产、传递和管理理方式的不同将决定信息的变革,只是一切变革的开始,随着信息变革,人类交互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协作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最后组织形态也开始发生变化,而组织形态是劳动的价值转化器,因此社会的价值转化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社交网络的发展 让信息生产和传播在用户之间变得更及时、更碎片化也变得更加无序,信息的呈现形式也变得多元起来。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可以发布任何想要发布的内容,例如可以发布一段视频、一首音乐、一个定位和一段文字等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信息在社交网络中是点对点的传播,被一个用户生产出来,被一个或是多个用户消化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信息覆盖了旧的信息,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无序的状态,这个无序是在一个社交网络中的无序,信息的熵更大。
信息推荐引擎
前面介绍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总体看具有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基于报纸电视的集中化生产,一对多定向定时的传播、基于BBS和博客的个体化生产和互相传播,相对都是有迹可循的,信息是可以被有效的追踪,传播路径可预测。
随着个人便携式计算设备的普及,尤其是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应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信息与用户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推荐算法的精度与准度不断提升,信息在传播方向上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通过各种设备记录采集用户的行为与兴趣数据,开始不断在算法的加持下追踪并推送给用户,信息的自我意识完全变成了以用户意志为转移,信息被基于用户画像标签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重构,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放佛源源不断的推送过来,这时候用户已经不关注信息的生产源头,只关注是否与自身兴趣点相关,这时的信息更像是奶头乐,让他们丧失思考能力,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信息的传播不在沿着既定的可预测的方向,而是千丝万缕的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交互。
个人数字出版
一提到出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出版社这种带有出版资质的大型机构,且出版行为带有很高的门槛,因此信息被出版是知识结构化,标准化和质量化的代名词,知识的主要载体通常是以出版物即书籍的形式存在。出版这个动作也内涵了信息的传播方向,即从出版方向阅读方传递,通过有限的 例如 书店、报刊亭等渠道,是单向的传递。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与出版的融合进化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和个人计算终端的普及让个人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了可能,互联网的出现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不仅使数字出版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让个人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了可能,尤其是最些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迅速普及,电子书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介质。另一方面,从亚马逊的 Kindle、iOS App Store 上的电子书 App 频道,各种数字出版技术和发行平台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通过这些平台,个人可以通过数字化出版发布相比于博客、BBS等更严肃正式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出版转化为知识 ,让信息的严肃性形态即知识,可以在更广泛的渠道传播,知识也变得无序性了,多对多的传播,任何人都触手可及,任何人也都可以发布,出版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即广泛性的信息在传播上变得无序之后,知识性的信息也变得无序性了。
总结
信息是组织协作的基石,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深度影响组织的形式,进而影响生产力革命,随着IT、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进化发展,让信息从生产到传播的整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加速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将催生全新的适用于未来智能时代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