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这一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一句之后,紧接着就是司马光的一大段议论,最后一句结语是“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你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儿,别人自然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故,为人当自重、自爱。处上不尊,其下必乱,当领导的如果不自持自守,做下属的必然不会讲规矩;为老不尊,其下必不逊,做长辈的要是没个长辈的样子,别人自然不会对你恭敬礼让。
司马光开宗明义先论礼义尊卑名分,很显然地秉持儒家观念,其所言未必全部合理,但即使在当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观念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没大没小,长幼不分,社会必然乱象丛生。君不见,如今社会,到处可见老人不像老人、小孩不像小孩的现象!当官的不为民做主了,当老师的不好好教书了,当医生的不好好看病了,当戏子的不好好演戏了……有的人活得像狗,有的狗活得像人,有些该得到尊重的人得不到尊重,有些该得到惩罚的人得不到惩罚,有些人明明笑不出来却被逼着装笑,有些人明明哭不出来却要假装哭……
《菊与刀》里有一章叫“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写的便是日本人这种各司其职、不乱身份的精神。据说在日本有很多人一辈子只干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反反复复一生,却坚持做好,而据说在中国的富士康,也有一些人因为每天做同一件事,反反复复,然后跳楼了。当然这只是“据说”。我要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守好“本心”,不乱于心,不乱于行。这不是让我们不思进取,只是要顺时顺势顺理而动,于当行处行,于当止处止,做文章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