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如何看待大城市话题。
事实上,我曾不止一次在和朋友的聊天中透露出我对大城市生活的偏爱,以至于C先生在对我一脸鄙夷的同时,还意味深长地补上一句“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恐慌”。
(1)是什么在驱使我们逃离北上广深
聊起这个话题,主张逃离北上广的人不在少数。我整理了下,影响因素无非是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个重要因素让我有点惊讶——信息传递技术。
我们一直在强调大城市的见识和机会,那它到底是什么?
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人类的很多分工协作实际在网上就可以进行。那么见识和机会,是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呢?
第二个因素,人口爆炸所带来的激烈的竞争和恶劣的环境。
为什么我们认为梦想只会在大城市,难道小城市就没有?
我们为什么一定挤到一个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的地方去?
大城市究竟比小城市多了什么东西?
(2)见识从来都不是知识的获取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见识?所谓的“见识”,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知识增长,而是看问题的尺度的延长。
人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直停留在自己有限的尺度里看问题,犯了错却不自知。我喜欢把它称作“无意识的系统缺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知道,仅凭一个人匮乏的想象力和几个关键词提供的有限信息,是很难完成一个人对于庞大系统的认知的。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是有盲区的,他不可能凭空就能想像得到一个新的概念,更别谈在短时间内对这个概念进行搜索和学习。
就像一个人没在一个地方生活过,即便你给他一张地图,他依然有可能掉进巷头转角处的粪坑里。道理很简单, 他的尺度只在那一尺宽的图纸上,真正走起来还是会碰见很多未知的东西,而这些仅靠一张地图是无法帮他解决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试图通过一条电波线,就让一个长时间呆在小城市的人完美地融入大城市庞大的商业系统,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几近为零。
相反,生活大城市的人不一样啊,很多概念本身就是他们日常接触的东西,甚至是深入骨髓的习惯,再加上大城市那种复杂而频繁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你看问题的尺度在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颠覆,而这些往往也是机会的源头所在,不是你通过那条简单的电波线所能获取得了的。
(3)隐没从不是目的,提升价值才是。
C先生跟我说,很多人偏执地想在大城市生活,只不过是把自己隐没在人群里,掩饰自己并不出众的能力罢了。拿到了大城市这张标签,至少能换来乡中父老的一句“毕竟是大城市出来的”。
这怕是一个很深的误解。
我们从未想过要隐没在人群里,我们只是在寻找充分挖掘自身价值的入口。
大城市之所以成为大城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巨大的人口聚集。在这里,志同道合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个体很容易地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组织,无论是读书、音乐,还是旅行。
我当然知道,小城市也有很牛逼的人物,因为他们本身就有能力找到比较好的资源。但你要清楚,这种能力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复制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以协作体的方式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才是更好的出路。
一方面,也许每个个体在组织里的竞争会急剧增长,但这样的竞争往往能让我看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和别人的相对位置,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也许大城市的组织没办法保证我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但至少我自己能很清楚的判断出,自己是不是在混吃等死。
另一方面,相同价值观的人聚集而起的组织,往往也是某个领域资源的聚集地。这就意味我们在竞争上能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平等和更多的包容。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不用忍受奇葩上级的压榨,也可以去追逐自己所相信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牺牲个人的存在感换取组织的认同感,便是每个个体获取行业资源、充分挖掘个人价值的一个重要入口,你说能不重要么?
(4)大城市占有资源的优先级
很多人说起对大城市的印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资源多。
无论你把小城市的环境说得多么美好,生活多么优雅,有样东西总是非常要命的,水电设施的落后。
要知道对于这种有限的资源来说,分配一定是按照投入与产出的正比关系来划分的,这笔数谁都会算。怎么办呢?很简单,轮着用呗。所以直至今天,在很多小城镇里,你还是能隔三差五就碰见断水断电的情况。对于上一代的常驻民来说,这可能是习以为常的状况了,可一旦你在大城市住上一段时间,看着手机、电脑反复提示着“电量不足”,这种情况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了。
而对于大城市来说,你是很难看到长时间断水断电的情况。因为这意味着整座城市的商业系统将处于半瘫痪状态,期间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至少在一个理智的政府看来,这种事情是绝不容许发生的。
其实不只水电设施,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这种来着政府无形的助推力我们周围往往还有很多。
无论是高效实惠的公共交通网络,还是企业密集所带来的商业新模式和新技术。它们往往是许多大城市人从出生就已经存在的默认选择,以至于很多人享受其利却浑然不觉。
(5)结语
谈完以上这些,再回头看看这样的一个问题。
“广州的外卖那么难吃,地铁那么挤,房价那么贵,你为什么还愿意留在这里?”
因为这里有深入骨髓的见识、某个族群的认同感、无需选择的安全感,这就够了。如果非要矫情地加上一句“因为爱”,连我自己都不信,你能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