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观察”会造成对世界认知的偏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离不开“观察”,甚至可以说,世界是被“观察”出来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观察”更接近世界的真实或真相而己。
问:5月4日青年节,我们聊到了青年人应具备“思辨、宽容、自律”的品质。自那以后,我们就聚焦在“思辨”这方面,聊了聊历史上一些伟大思想家的“思辨法”和一些著名的“思辨”命题;聊了聊形式逻辑上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以及论证和反驳的方法;聊了一些思维误区,以及应对这些思维误区的一些方法。
现在我们正聊一些与人的认知有关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效应。我们已经聊了在记忆信息抽取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与目标词在同一范畴或类别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搜索的“范畴效应”;聊了“莫扎特效应”,懂得欣赏古典音乐,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智力水平;聊了“空白效应”,我们要给大脑留一片思考的空间,以便可以生成更为深刻、更为本质、更加系统化的内容;我们聊了“霍布森选择效应”,我们应该要以一种多元的视角.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探索实践的行动,来力图避免会扼杀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没有选择的选择的“霍布森选择效应”;聊了“暗示效应”,父母要学会和采用一些比较“艺术”的“暗示”方式去引导孩子;聊了聊儿童的“泛灵论”现象,儿童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或者儿童将其它生物也看作是与人一样具有同样的属性;聊了聊“巴纳姆效应”,与其相信星座或生肖,不如相信“我思”!以及警惕那些听起来美好、悦耳,实则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空泛的词语的诱惑,不要成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上当受骗”中的一员;聊了聊“改宗效应”,在一个平等的理性的讨论和辩论的氛围和环境下,无论是改变对方的观念,或者是接受对方的观点,都会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帮助;聊了“投射效应”,一般人都会有怼别人的毛病,但千万不要成为一种病态,过度、过敏、过激地怼人;聊了聊“苏东坡效应”,我们认识自己就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
今天,我们聊聊“观察者效应(Observer Effect)”: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说得广泛一点,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对“观察者效应”,你是怎么看的?
答:“观察者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出观察者的存在和行为会对被观察的对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主观意见、预期效应、行为调整或其他方式。
在科学研究中,观察者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当研究对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时,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可能会发生改变,以适应或符合观察者的期望或期待。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观察者效应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当我们观察他人的行为或表现时,我们的存在和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人们往往在别人的观察下表现出更加合乎社会期望的行为,或者可能会感到紧张或不自在。
虽然观察者效应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或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减轻其影响:
隐蔽观察:通过隐蔽或匿名的方式观察他人,减少他们意识到被观察的可能性,从而更真实地观察他们的行为。
长期观察:通过长期观察的方式,让被观察者逐渐适应观察者的存在,减少初始的影响,并更好地了解其真实行为。
混合观察:多角度、多观察者的方式观察同一对象,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保持客观和谨慎:作为观察者,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客观和谨慎的态度,避免过度的主观解读和偏见,以获取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总的来说,观察者效应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观察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减轻其影响,以获取更真实和可靠的观察结果。
问:你说的“当研究对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时,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可能会发生改变,以适应或符合观察者的期望或期待”中的研究对象是指自然还是人?
答:研究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动物、人类或其他对象。观察者效应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对象时都可能存在。对于自然现象或动物,观察者的存在通常不会对它们的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它们不具备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然而,当研究对象是人类时,观察者效应可能更为显著。
在人类研究中,人们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因此他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时,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观察者的期望或期待。这种调整可能是出于社交表现、避免评判、展示自己的优点或隐藏缺点等目的。因此,在人类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者效应对结果的潜在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减轻其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观察者效应的程度和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被观察者的个体差异、观察环境、观察方式等。因此,在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并控制这些因素,以获取更准确和可靠的观察结果。
问:当观察对象是自然时,它也会意识到自己被观察?
答:当观察对象是自然时,我们通常不会说它们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动植物等)通常不具备人类那样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它们没有能力主动察觉到自己被观察或感受到观察者的存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自然对象没有直接的自我意识,它们的行为可能会受到观察者的存在或干预而发生变化。例如,野生动物可能在人类接近时变得更加警惕或回避,这是出于对潜在威胁的自然反应,而不是因为它们意识到自己被观察。同样,某些自然现象在观察条件下可能会呈现出与平常不同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察觉到观察者的存在。
总的来说,自然对象的行为和表现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由观察者的存在和干预所导致的,而不是自然对象自身的意识或察觉。
问:“观察者效应”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有不同吗?
答:是的,"观察者效应"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观察者效应指的是当观察者对某个现象或对象进行观察时,观察行为本身会对被观察的现象产生影响,导致其行为或表现发生改变。换句话说,被观察的对象会受到观察者存在的影响,从而在观察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或表现。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或者说速度)。根据该原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同时被精确地测量。
虽然这两个概念都与观察和测量有关,但它们描述的是不同的现象和原理。观察者效应强调观察行为对被观察对象的影响,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则指出在量子尺度上存在着位置和动量的测量不确定性。
问:下面说一下“观察者期望效应”,这是认知偏见的一种。在科学实验中,由于观察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错误解释实验结果以达至他们希望得到的结论。观察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很多实验经常是受观察者期望效应影响而出现奇怪结果,尤其在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观察者期望效应最常出现于超自然现象研究。Clever Hans是著名的例子。Clever Hans是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而事实上Clever Hans不是真的懂得算术,而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得出正确答案。在另一实验,实验人员事先告诉一群小孩他们培养了两个实验老鼠品种:一种聪明,一种呆笨,然后安排小孩观察老鼠逃离迷宫。小孩报告聪明品种老鼠比呆笨品种老鼠更快逃离迷宫,而事实上所有实验老鼠只是随机挑选出来而已。
答:观察者期望效应是指观察者在实验或观察过程中,由于其预期或期望特定结果的影响,而对实验条件或观察过程进行无意识的操纵,或错误地解释结果,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结论。这种期望会导致对实验结果的歪曲或误解。
观察者期望效应在科学实验中尤为常见,尤其是在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中。观察者的期望会影响其对实验对象或测试结果的观察和解释,从而产生奇怪或不准确的结果。为了消除观察者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科学研究中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双盲实验是指既对实验参与者保密实验条件,也对实验人员保密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从而减少观察者期望效应的影响。
Clever Hans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展示了观察者期望效应的影响。尽管Clever Hans被认为能进行算术和展示惊人的技能,实际上它并不真正理解算术。它能给出正确答案是因为训练员和观察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给出了暗示,例如面部表情、姿势等。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事先告诉孩子们他们培养了两种老鼠品种:一种聪明,一种愚蠢,然后让孩子观察老鼠逃离迷宫。结果孩子们报告聪明品种的老鼠比愚蠢品种的老鼠更快逃离迷宫,尽管实际上所有的老鼠只是随机选择的。
这些例子揭示了观察者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潜在影响,强调了在科学研究中要警惕和控制这种偏见的重要性。
问:尽管“观察”会造成对世界认知的偏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离不开“观察”,甚至可以说,世界是被“观察”出来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观察”更接近世界的真实或真相而己。
答:确实,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观察,我们能够获取信息、感知现象、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关系。然而,由于观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认知偏差和观察者期望效应等问题,可能导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
为了让观察更接近世界的真实或真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保持客观和开放的态度:尽量摒弃个人的偏见和预设观念,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信息。
多角度观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观察事物。通过多个观察者、多种方法或多次观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使用科学方法:在进行研究或观察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程序。设计良好的实验、控制变量、使用统计分析等手段,有助于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反思和验证: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和验证,与其他观察者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对观察过程和结果的反思,纠正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深入学习和积累知识:通过学习和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规律,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观察和解释。
总之,虽然观察可能带来认知偏差,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客观态度、多角度观察、使用科学方法、反思验证和深入学习等方法,不断提升我们观察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使其更接近世界的真实或真相。
问:“观察”包括了感知、概念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实验、验证、创新发展等过程,作为世界的“观察者”的我们,需要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这样,世界也就在我们的“观察”之内。
答:确实,作为世界的观察者,我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来进行观察和认知。
感知是我们获取信息和感知现象的基础,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感知,从中获取感知数据和素材。
概念分析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的过程,通过将事物归入适当的概念和类别中,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综合判断是在获取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的能力。通过综合各种信息和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推理论证是根据已知事实、规则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过程。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从已知到未知,从前提到结论,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论证。
实验和验证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和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验和验证,我们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实证和确认。
创新发展是在观察和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理念和解决方案,推动知识和科学的进步。
通过具备这些能力,我们能够更全面、准确和深入地观察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推动知识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不断培养和发展这些能力,也可以提升我们作为观察者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使我们的观察更加富有洞察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