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概要:张释之是个刚直不阿、有谋略的人,朱元璋评论张释之公正执法的一段原话: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故流芳后世。下面我们从《资治通鉴》的中的五个故事中去了解张释之的为官经历。
当初,南阳张释之当骑郎的时候,干了十年也没有得到调配和升迁,灰心丧气的他于是打算辞官回家。当时的丞相袁盎知道张释之是一个贤能的人,就把他举荐给了文帝,做了仆射(pú yè,位仅次于尚书令)的官职。
张释之与皇帝一路随行,到了圈养伏虎猛兽的地方,询问上林尉关于圈养的相关情况,连着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都基本答不上来。
专门喂养禽兽的啬夫在旁边帮上林尉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文帝问的问题啬夫都能一一对答如流,没有一点儿遗漏。文帝说:“当官不应该像啬夫这样吗,上林尉真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简直无用。”于是,文帝叫来张释之打算提升啬夫为上林尉。
张释之停了许久,才向前靠近文帝说;“陛下你觉得绛侯周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文帝回答说:“有能力的长者。”张释之又问道:“东阳侯张相如又是怎么样的人呢?”文帝照样回答:“有能力的长者。”
张释之这才说道:“绛侯、东阳侯能被称之为长者,说某些事情的时候都不一定能说出口,哪能像啬夫一样巧言善辩,对答如流呢!”
“如今陛下却要因为啬夫的巧言善辩而给他升职,恐怕天下的人都会学这种巧言善辩,而无真才实学的人了,这将是祸的开端。陛下的决策会影响很广,所以陛下要三思而后行。”
文帝说:“说得对!”于是没有给那个善辩的啬夫升官。
时隔不久,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辆马车进入宫廷,在经过司马门的时候,两个人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着太子和梁王跑,制止他们不得入宫廷,并立刻弹劾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经过宫门不下车,是为大不敬。”薄太后听说了以后,文帝为此向太后请罪,承认自己教子不严的过错。
薄太后于是下诏书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两个人才进入了宫殿。文帝觉得张释之这个人不畏强权,是个正直的人,就升他做了中大夫,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
张释之随着文帝巡视到了一个叫霸陵的地方,汉文帝让慎夫人弹琴,自己合着曲调唱歌,唱着唱着心里油然升起一阵凄惨悲伤感,于是文帝就对众大臣说道:“我的陵墓用这里的石头做棺,再用棉麻切碎天灾缝隙中间,再用油漆涂抹,将会是坚固无比,看谁还能打我陵墓的主意呢!”
左右的大臣都说:“陛下说得极是!”张释之上前跪拜,说道:“假如里面有可以使人产生欲望的东西,即便是把整个南山用融化的金属凝固起来,也会有办法可以打开;若是里面没有可以使人有欲望的东西,即便没有石墩做棺,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文帝夸张释之说得极好。
这一年,张释之升职做了廷尉,与文帝一同出行路过中渭桥的时候,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动了文帝乘坐的马车的马儿,于是,文帝命令把那个冒失鬼抓了起来,交给廷尉处理。
张释之向文帝上报处理情况:“这个人惊动了陛下的马儿,导致皇帝收到惊吓,应当罚他钱。”文帝当时就怒了:“这个冒失鬼惊动了我的马儿,就仗着我的马儿脾气温顺,若是其它的马儿,那我不得被伤害吗?而你却只让他交罚金就算了?”
张释之淡定解释:“法对于天下人都是公平的。今天这个事情按照法律来办,就应该如此定罪,若是加重刑罚,会让人民不信任国家的法律。而且,若在那个人惊动陛下马匹的时候,就将那个人杀了也就算了,但是,你现在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公正的典范,若是稍有不公,用法可轻可重,那百姓们不会诚惶诚恐么?希望陛下明察。”
文帝思虑良久后说道:“你这样判决是对的。”
后来,又有人去偷盗高祖庙里的玉环被抓了,文帝大怒,也交给廷尉处理,张释之向文帝汇报处理意见:“按照“盗宗庙服御物者”的相关法律条例,犯案的人应该被拉到集市斩首示众。”
文帝很生气地说道:“这个人大逆不道,竟然敢偷盗高祖的玉器,我将他交给你,是想让你诛他全族,而你却只判了他一个死罪?这是违背我供奉宗庙的本意的。”
张释之看到文帝如此生气,就脱下自己的官帽跪着磕头谢罪:“陛下,若是按照法律的规定,这样判罪已经是很好的了,况且,同样的罪名,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今天盗取高祖宗庙里的一个玉器,就灭其全族,若是有愚蠢的人取走长陵上的土,陛下有应该用什么样的刑罚来处罚呢?”
于是,文帝像太后说明了情况后,一同决定: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方案。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任职时候廉洁、公正,一身正气,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谏,大胆进行揭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当尽其责。作为年轻的我们,做一件事就该有一份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