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什么
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音译,意译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简单讲禅就是集中精神和平衡心理的方法。
禅的作用
减压:把压力转成动力;
増定:把心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加禅定的力量,从而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
开智慧:禅可以使我们从生命的最深层次打开最根本的智慧,看透彻宇宙人生。
禅,从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始的。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安详地拈花,会心地一笑,禅从师傅的心上传到了弟子的心上,禅就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
禅的传承没有任何机械的形式,没有任何絮叨的言语,有的只是心与心的相通相印。
禅是活泼的,它超越了形式;禅是微妙的,它超越了语言。
禅的第一祖:释迦摩尼佛祖
禅的第二祖:摩诃迦叶
禅的第十八祖:达摩,中华禅宗第一祖
中华禅宗第二祖:神光(慧可)
中华禅宗第三祖:僧璨
中华禅宗第四祖:道信
中华禅宗第五祖:弘忍
中华禅宗第六祖:慧能
禅,从一偈子而被广为认识
五祖弘忍的门下,出了一位中国禅宗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六祖慧能。
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偈子,名扬四海,也成为的弘忍的衣钵传人。这首偈子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看,把禅学漫长的修炼过程转化为当下“顿悟”,一念顿悟开创了禅学的另一番天地,人的本心本性清净无染,悟到这点,便可立地成佛!
同是弘忍门下的神秀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代表的传统的禅学,学习禅要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
顿悟和修行代表着禅学的两个发展方向,慧能将禅宗的发展推向兴盛。
也许是没有悟性,本人觉得慧能的偈子过于遥远,倒是神秀的偈子念起来更有共鸣感,毕竟是俗人一个。
禅,为的是让我们见到本心本性。
禅宗既有超越红尘俗世的超越性,又存在与当下的生活中并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活生生的生活。
禅的智慧、禅的关怀,就是让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来聆听真实生命的声音,从而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份淡定与从容,多一份宁静与洒脱。
儒:追求的是“明明德”,发现你本来就具有的德行,完善它,把它推己及人。
道:追求的是“返璞归真”,从这个声色纷纭、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回到象婴儿一样纯洁无瑕的生命本来的状态。
禅:追求的是“明心见性”,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是什么,见到自己本来面目。
这是禅的人生关怀,其实禅学一直主张自省与自悟,本心本性,真心真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己宝藏。
追求明心见性,禅学的修行需从“为物所转”的痴迷者到“以我转物”的觉悟者的境界。
人的种种束缚,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
有了妄想,有了分别,人为生起了好恶的念头,生起了执着。执着于美丑、大小、高低、尊卑等等,在种种执着、分别、对立中,我们迷失了自己。要想从根本上解除这些烦恼,就必须超越这种相对的世界。
在禅的世界里,放下执着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二法门”。
何为“不二法门”?“不二”就是超越相对的观念,“法门”就是参禅悟道的门径。不二法门就是将自他、贫富、贵贱、尊卑、大小等一切相对的观念予以超越。
参禅,不是放弃一切身外之物,心如死水地静修打坐,而是要在逆境挫折中如何把握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应对。我们无法固然无法选择生活的内容,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方式,与其纠缠于风雨,还不如忘怀于风雨。
禅学让我们学会的是置身于风雨中,不为风雨所动,超越风雨阴晴的禅境,参透“迷悟由心”禅机,放下的同时,还要勇于承担和奉献,从而是生活往令人惊喜的方向变化。
读吴言生的《生活中的禅机》小结
e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