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禅修中心参加了一个聚会。主题是“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报名的时候,源于好奇:在学佛的地方会怎么聊这个话题呢?
一开场法师就很坦然地说他能来到这里,就需要钱啊,钱本身不是坏事。而我们怎么看待它,用好它才是各自的修行。
然后做了分组,我和另外四名学员分在了第三组,而且大家都聊得很投机,我们就顺势取名为“三生三世”组。
接着看了三个短片,每一个结束后都会提问,进行小组讨论。
第一段是对于台大医学院学生的采访视频。那是台湾名校中的名校,毕业后的学生一工作基本就是五万人民币的月薪,但却有好几位大三学生选择退学或者在犹豫要不要转学,因为这并非他们喜欢的职业,他们就是一路被家长推着往前走,成为了学霸,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
第二段是对于高薪不喜欢的工作VS低薪喜欢的工作选择的街头采访。我们小组也进行了讨论,两位年轻的组员都表示会选择低薪喜欢的工作,理由是如果喜欢,就会投入激情认真做,慢慢可以把低薪做成高薪,而且现在社会那么多元,有些不起眼的细分领域都可能蕴藏着大舞台。其中的一位小帅哥目前从事教育行业,他坦言他也曾放弃过更高薪的工作而做了眼下的选择,因为他喜欢这个行业,他做的很有动力和使命感。我看着他们心里在想,现在的年轻人很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且对未来那么的乐观,多好。也正是因为现在的学习资源多,交流平台也多,不像我们当初,互联网还没盛行的年代,只有身边人可以参考交流,多数情况都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
第三段是对于稻盛和夫的专访。里面有一点让我们比较有感触,讨论的最多:思考方式,决定你的一生。我也拿我目前所处的行业和经历跟大家做了个分享:有些人眼看着就要从亚健康严重到疾病了,但却不以为然,觉得不需要及时做营养干预,将来找医生就可以了。而另一些人明明还挺健康的,或者只是一点亚健康的小问题,却很关心养生,愿意现在就着手健康管理,每天做好优化的膳食营养补充,因为他们希望把健康的状态尽量延长。他们认为身体是最重要的资产,每天都需要做好投资,且越早越好。在经济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他们所呈现的就是两种思维方式,人生走向也自然不同。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在对待工作的问题上,法师说,工作其实也是社会的互助合作,是贡献社会,也是跟人结缘的过程。认真工作,热爱你的工作也是在帮别人,相当于在功德银行里做了储蓄。
这是我第一次从佛家的角度来思考“工作”这件事。耐人寻味。
曾经,我在打工生涯时,觉得工作只是蝇营狗苟,养家糊口。然而,换个角度,从佛法来说,这也是“功“,这也是“缘”。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增烦恼。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