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170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背景】
怎么开展有质量有效果的技术培训?存在问题:1、培训内容是根据部门人的意愿去选取的,但实际培训时候没什么人参与;2、培训效果不好,没什么互动,导致培训人也没激情了。想问下怎么能提高培训质量,或者培训前应有怎样的准备?
【你问】
怎么才能让企业内训做到双赢?
【我答】
这里我就站在培训组织者和内训讲师的角度,并结合我过往的培训及分享经验,来说说怎么才能让企业内训做到双赢吧。
另外,我更喜欢称培训为分享,这样更容易拉近讲师跟参训人的距离。
培训组织者:
1、了解参训者,按需求排序:
(1)培训对象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2)对象群体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工作性质是什么?
(3)他们习惯于什么形式的培训?
(4)他们最希望从培训中获得什么?
(5)他们是否参加过类似培训?
(6)参训人能从中获得哪些利益?将它们可视化,并提前打打广告。
2、让讲师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他能收获什么:
(1)更好地领悟和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2)锻炼自己各方面综合能力,比如课程设计、PPT 设计、沟通能力以及演讲的能力!
(3)展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
(4)促进自我的知识管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让讲师清楚并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
(1)参训人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才愿意学(学以致用);
(2)参训人想要即学即用,速成(时间资源稀缺);
(3)参训人喜欢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把正在学的知识与他们已知的联系起来(关联思考);
(4)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个性独立);
(5)喜欢接受有亲和力的、知识渊博的、又使人愉快的培训师,且必须在气氛、环境适宜的场合才愿意学(学习的舒适性);
(6)成人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他们希望参与其中,喜欢讨论与互动(期待尊重与赏识)。
(7)成人学习应该是思想交流与碰撞的一种行为:故在成人学习当中我们非常强调积极参与,不怕出丑。
(8)成人交流: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在成人的教学中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4、后续要做到及时跟进:
(1)参训人的信息整理,包括在课堂上问的问题和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收取(前提是讲师布置了);
(2)和内训讲师一起,对此次分享做及时的总结与改进,根据此次分享发现的一些课件问题或实操问题,对准备工作、课件本身和授课过程做相应的改进;
内训讲师:
1、分享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1)设计分享用的 PPT;
(2)熟悉内容,增强信心;
(3)优化章节次序,估算和掌控时间;
(4)请合适的人帮你通读一遍,从他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
(5)自我排练和试讲是分享成功的必经之路,这个懒不能偷;
(6)开场前检查分享装备清单;
2、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1)提前自检,看看准备是否充分;
(2)提前跟培训组织者讨论你的分享模式,设计会议室的座位布局;
(3)投影、音响等设备是否准备到位,最好去培训场地试演一下笔记本及 PPT 的投影效果;
(4)提前一刻钟到达指定分享场地做最后的检查和准备;
(5)检查服装仪容是否恰当;
3、选择最适合的分享模式:
我们常见的分享或培训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可以一次对多人传授抽象基础的内容,忽视双向沟通,主动教学、被动学习,讲师为主体;
(2)提问互动法:引发思考、主动学习、双向沟通;
(3)小组讨论:参与性强、学习主动性强、引发思考能力;
(4)头脑风暴:学员之间相互启迪思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发挥参与者创造力;
(5)事件处理过程训练:将实际事件作为事例提示给受训者,主要是为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
(6)角色扮演:适应于接待、电话应答、推销技术、礼仪等技能方面的训练,使其通过扮演这种角色而接受实际行为训练的技法;
在公司内部做分享,从我给别人做分享和参加各种分享的经验来看,最佳模式建议用(1)+(2)+(3)或者(3)+(5)+(6)。
4、掌握一定的分享或授课技巧:
(1)良好的开场白:
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开场白可以说决定了整场分享的成败。开场时良好的概述,能让参训人员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认知。这是讲师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2)时刻铭记互动的重要性:
成功的分享是以参训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讲师自己为中心。
(3)要善于提问:
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参训人的讨论和思考,可以使沉默的人发言,启发参训人的思维,了解参训人的知识掌握程度,带动参训人的经验分享,促进互动气氛
(4)要懂得回答的技巧:
对于成人参训人而言,都善于独立思考且有自己鲜明或固化的一些观点,当面应对他们的提问时,我们更要认真、谨慎且灵活地应对。
(5)控场技巧:
分享时不要将时间忘在脑后,尽可能不要超时。留出足够的时间做 Q&A。
《测试路上你问我答》里的 Q&A 33,如果是你要的,甚好!如果不是,你问,我答!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 + 11 年项目管理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