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谈的话题是关于学习的。
第一、学习究竟是什么?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十来年,从幼儿园、初高中,大学,甚至硕士博士,我们一直在学习。可是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学习吗?难到学习就一定是死记硬背?一定是枯燥的吗?
我对学习的看法就两点。
第一点:一直做。
想好了就一直做,不要管成功或者失败。
第二点:有充足的心理预期。
学习必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瓶颈期+平台期+质的飞跃。
在学校里面,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分数了。一切围绕分数转,跟分数有关的就拼命的学,跟分数没关的,就都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考试完后,书本就在角落吃灰,这点在高考结束后尤为明显。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很多某方面有天赋的人就这样被埋没了。
工作后,学习反而变成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因为不学习老感觉落后别人一步,内心会有些慌乱。
可没有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也没有分数来约束你。时间又是如此的宝贵,或者说稀有。上班忙了一天非常疲惫,下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葛优躺,什么事都不想做了。或者忙其他的事情,反正就不是学习。
学习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学习的理由千千万。
回到根源,学习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是分数,证,或者是做给别人看?
其实那些都是表面的东西,真正目的还是希望改变和成长。
像我们想要提高英语水平,提高写作的水平,或者希望职场上的晋升,以及收获一场爱情等。
这些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新技能的培养过程。可以说任何一个改变提高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于学习方法,相信每个人都能谈上好几天。 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
第一点:一直做下去,不要停。
这个观点是从李笑来身上习得。
学习好比是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绝不停止。不用在意路途究竟有多少磨难痛苦喜悦,你要做的就是一直跑下去,直到终点。
从长远角度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虽然期间会有许多的困难。
学习的路上很多人尝试了一下就放弃了,碰到了点问题也放弃了,觉得学的差不多了还是放弃了。种种原因,导致学习常常中断,无法有效累加经验。
一直做下去不要停,不用在意一时的成与败,那些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只要死死盯着目的地即可。总有一天你会突然感觉到质的飞跃,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二点:良好的心理预期。
从上图可以看到,学习曲线有三个阶段:瓶颈期+平台期+质变。
瓶颈期:
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时候你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就跟游戏里面的小boss一样,辛辛苦苦打下一个,又蹦出来一个,似乎永无止尽。绝大部分人都死在这个阶段。要么刚开始就放弃了,要么尝试了一段时间也放弃了。
下次下定决心学习一样新技能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在乎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一直做下去,瓶颈期就会不知不觉跨过去。
平台期:
这个阶段比较无聊,感觉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心情很复杂。在游戏中,小boss已经变得萌萌哒,一点就死,游戏因为缺少挑战而索然无味。
这个时候请不要放弃,因为离质变就差一步。平台期其实是自己技能已经很熟练,自己还在提升,只是没有瓶颈期那么明显。
质变:
恭喜你,到了质变的过程。这时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
像:看英文电影终于不用看字幕了;写作变得随心所欲并感觉能出书了;职场上已经变成一个老油条,熟通晋升之道;感情方面,和心爱的人终于在一起了,清晰知道如何与爱人相处。
这个阶段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那种质变的过程,像小鸟儿开始展翅翱翔时的感觉。
明白学习经历的三个阶段,学习起来就会变得比较从容。
我已经质变一次了,是不是得结束了?
当然NO。好比吃饭,你会想什么时候不用再吃饭了嘛。学习是一个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学完了的道理。
有些人学了一点点东西就不再接受新东西了,而有些人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于是更加拼命学习。就好比圆圈一样,圈越小接触到的外表世界面积越小,感觉已经没什么好学了。反而越大的圆,接触的面积大了,越会发现无知的东西居然是如此之多。
另外从长远来看,学习的过程不是只有一个阶段。后续还会经历几轮甚至很多轮的”瓶颈+平台+质变”的过程。但总体都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就好比一个慢牛故事,不断波段前进,总体都是上升的阶段。
第三、自己亲身实际案例说明。
光说不做就是鸡汤,甚至是毒鸡汤。这两个理念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而来。吃过很多亏,走过很多弯路,最终才提炼出的。
3.1篮球的经历
本人从15年上半年才开始正式打篮球,我属于那种比较笨的一种,学的超级慢,简简单单的上篮都得学几个月。
以前经常会心情很低落。老是进不了球,无法进行突破,传球又常常失误,队友把我当成场上的空气。。。。
按理说我早就应该放弃了,打的这么垃圾?
whocare? 从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想过要放弃,不断的打和总结技巧形成笔记,不断的让自己进步。
以前总在意自己在球场上的表现,心情忽高忽低。直到有一天想明白了:球场其实就是训练场,打球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要做的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不足,然后自信观察思考,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的提高。
于是行动上发生了天翻复地的改变:
如果发现一直投不进了,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是自己姿势不对,于是调整角度和力度;不敢突破到内心,发现是不够自信,那么就干吧,跟别人进行身体对抗;传球老失误,发现是力度太小,速度太慢,那就改正。
你看,我的注意力从原来的打的好不好,到如何去解决问题。一念之差效果千差万别。到如今,球场上终于有自己的一个位置。
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始,后续我还想笑傲球场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不过不急,一直做下去就好。
3.2 自学vba
本人从事财务行业,文科背景,没有任何的编程经验,大学只上过几天vba的课程,应付而已。
工作后感觉每个月的工作就是重复,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于是就思考有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让自己既偷懒又不出错?
vba就出现了,然后下定决心掌握这项技能。
刚开始学挺痛苦,看着视频学,无比的枯燥,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脑袋一团浆糊。期间还中断了一段时间。后来感悟到,为啥我不便工作边学呢?于是就开始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通过vba来实现excel办公自动化。用实际的问题来掌握vba的技巧。
Vba代码编写的过程其实就是bug调试的过程,几乎每条代码都会报错。出错后就查资料,或者录制宏找解决方案,一直到bug被解决为止。一条bug解决完后又会出现一个新的bug,循环往复,到现在也还是bug不断。
因为前期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不会在意这些困难,毕竟是瓶颈期必经之路。关注点永远都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记录下问题解决的方法,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连续几个月的代码编写,基本上能通过excel操作的地方都能通过vba来实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1/3工作的自动化,一些表格原来要填一天,现在就是几分钟。后续再加油,争取全部实现。
看着自己几百上千行代码在运行,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不过这个技能还不能让老板知道,不然我就失业啦。
除了前面说到两个技能的学习,还有很多一直在学习的东西:写作、英语、炒股、理财、吉他、唱歌、跑步。生活不断,学习不止。
第四、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下
第一,在决定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先花一段时间想好,是否真有学习的必要,不要三心二意。想要了,确实非学不可的话,就一直做下去,不要停。
第二,心理有个良好的心里预期,这样就能很从容的面对接下来的bug了。
————————
如果你对于学习还有什么好的感悟,欢迎多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