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读心术,不是指“猜猜我在想什么”(所有的心理学家都不会这个),也许要诸葛亮那种智谋通神的谋士和权力场上的高手才能做到。
题目中的读心术是指 阅读一个人的内心的方法。我学了三年的心理学本科课程,对此还是一窍不通,但就在上个月,在接触到了课程外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之后,我终于做到了。虽然仅限于用在我自己身上,但谁又敢说真的了解自己呢?认识自己,是永恒的话题。
请你看看我学会之后的成果。
我可以在意识层面和“另一个我”做问答。有时候他的回答会超出我的意料!我无法控制他,也没法猜到他会说什么。就像真的在和另一个人说话一样。
有一次,我问他:你喜欢学习吗?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平时就自诩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但他瞬间做出了回答:不!
我意识到,这竟然是“我”的回答!(他是“另一个我” ,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原来我还有这样的想法,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一面。
通过和他的对话,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把和“另一个我”对话的方法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概念,做好观念上的准备,才能做到。(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1.你能感受到的你自己,并不是全部的你自己,甚至可能不是最真实的你自己。
你也许听过冰山理论:
我们的意识能觉察到的只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沉在水底下的部分是潜意识,我们平时都是觉察不到的。但通过一些方法,我们可以慢慢地挖掘和窥探我们自己的潜意识。
2.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做过一项实验。
请一组志愿者参加实验,实验一共有三个环节。
“短”实验:请志愿者将一只手放入14℃的水中一分钟,这种水温会让人不服甚至痛苦。60秒后,请他们把手拿出来。
“长”实验:请志愿者将手会放入另一个容器中,水温同样是14℃。但在60秒后,研究人员会偷偷将热水导进容器,使水温略升为15℃。之后志愿者再坚持一段时间。
有些受试者会先接受“短”实验,也有些从“长”实验开始。但不论哪种,都会在实验来的7分钟后,开始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人员告知受试者,他们必须重复前两个环节的其中之一,可以自由选择。是足80%的人选择了“长”实验,它让人感觉没那么痛苦。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个自我: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
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和体验。它不会讲故事。对体验自我来说,“长”实验比较糟糕,因为总的糟糕体验的时间更长。
叙事自我只会根据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结果来编织故事。整个体验在叙事自我那里的感受等于峰值和终点处的感受之和的平均值。它对持续时间无感。所以在实验中,叙事自我对长实验的感受更好。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叙事自我的感受,而不是体验自我的感受。所以志愿者们都选择了实际上更难受的“长”实验。
我们有两个自我,这一点为你相信自己可以“精分”打下基础。
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也有内在的父母。这里的“内在父母”还可以延伸成一切让你管住自己,克制自己的力量和声音。
比如你看到一块蛋糕,内在小孩说:“我要吃我要吃!” 内在父母站出来:“不行,吃了会长胖。”
你拿出手机,内在小孩说:“我要玩游戏,我要看朋友圈!” 内在父母马上反对:“你要学习,不能老想着玩!”
诸如此类。
到此,观念的准备就差不多了。接下来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把内心的声音具象化
《未来简史》书中说,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灵魂,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识”。我们平时能感受到的意识,其实是揉合了无数的声音,就像是一群人在开会,最后声音最大的那一个,获得票数最多的那一个会告诉你的意识:“我们决定这么办。”然后你的意识让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决定这么办!于是你会去采取相应的行动。
有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叫《头脑特工队》,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你看过爱情公寓4,你也许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关谷从小就有一个朋友,叫马里奥,是游戏中的管道工人,只有关谷能看到马里奥,他还能和他对话!
很多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画面:主人公犹豫不决,脑海里出现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恶魔,两人一起给主角出主意。
你也可以尝试着想象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个“另一个你”会是什么样的呢?是大人还是小孩? 是乖巧还是调皮?
我内心的声音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而且很傲娇。 每次我夸他,他肯定会说:“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我:“你一个虚构的小人还这么拽”,他会马上反驳:“你才是虚构的,你全家都是虚构的。”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笑出声。
注意事项
对了,你不能完全动用你的理性。那样你就只能觉察到意识层面的自己了。这个“读心术”就是让你发现那些你觉察不到的自己。
所以,时刻关注自己的第一反应。这点很不容易做到!
有一次朋友对我说:“你真的很爱学习啊!”我脱口而出:“当然啦。”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有一点点不舒服,我不是百分百的认可这句话。
我后来才知道,我本质上没那么爱学习,只是因为这是外界的要求,而且我想在朋友面前建立“爱学习”的形象,所以我才会这么说。
“心里有一点点不舒服”这就是我们要找到的,真实的你的声音。有一个方法:问自己,在这个感受之前,我还有别的感受吗?一直问下去,直到觉察不出为止。
我在学会读心术之后,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平时都乐呵呵的我,内心也有很脆弱的一面,平时喜欢做志愿服务,喜欢帮助他人的我,内心也有暴力的一面。
注意:在觉察过程中,只是觉察,不要评价,如果发现自己不喜欢的另一面,不要否认,不要抗拒,不要压抑,接受他的存在。所有的评价其实都是来自于外界,来自于社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而那个真实的你的感受,比外界要重要得多!
祝你能更了解你自己。发现自己更美好的一面,拥抱自己真实的一面。祝你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