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长河 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被这句话吸引开始阅读这本书,最后耐着性子看完了,我想看完了才有资格评论它,前半部分不错,后面的就有些不敢恭维,情节一般,语言一般,作者有一定的想象力,但没有很好的延展,开始以为是和一个人的朝圣同类型的书籍,看完才知道,差远了。
小说讲述一个女孩迪伦死于一场车祸,灵魂遇到一个叫崔斯坦的男孩,一起跋涉荒原,途中互生好感,当迪伦克服重重困难跨到世界的另一端才发现自己离不开崔斯坦,于是想尽办法返回荒原,找到自己的摆渡人,两人双双结伴返回人间。没错,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鬼恋故事,小说很多地方不可推敲,语言也很贫乏,尤其是后半部分,毫无惊喜可言。也许我想象中的摆渡不是这样的情节。
其实前半部分还是很有看头,不管是在摆渡人引导下跋涉荒原还是迪伦发现自己已经死亡的真相,都是符合摆渡的主题,身体和灵魂都是鲜活的生命,而摆渡的目的在我看来就是寻求答案、发现真相。迪伦心里的家不是和爸妈在一起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呆着,而是和摆渡人一起跋涉的荒原,那是迪伦心里的归属,这个时候摆渡人就是灵魂残缺的一半,引领着灵魂向前同时也帮助灵魂找到完整的自己。小说对荒原的描述还是不错的,灵魂心中所想即是眼中所看之镜像。颇有些禅意。被摆渡的灵魂心情平静,荒原天气也是晴朗的、若是内心痛苦悲伤,荒原黑夜也来得快,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眼中之景也是心中之情,我们的国学大师几百年前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灵魂者内心单纯未经人事,跋涉的荒原必定平坦开阔,若是历经沧桑,跋涉的就是陡峭崎岖的荒原了。可惜作者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读起来有气无力。
最近上映的《摆渡人》电影,同名却不同故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总是无厘头搞笑中带些许禅意,比如对于缘分的解释,缘分像握在手里的冰块,你以为你能紧紧握住,可是松开手一看,冰块化了,缘也没了。放不下是因为执着。很多道理人们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生命的长河里有太多无穷无尽的痛苦,很多深陷河中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摆渡,而摆渡人想要摆渡别人首先要求感同身受,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对灵魂另一半的追求,我们穷其一生不过是在寻找一个理解自己懂自己的另一半。
当你能够感同身受的时候你就在经历别人的故事,你在经历的同时你就已经是故事里的一部分。所以梁朝伟扮演的摆渡人最后在帮助小玉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当他感同身受,或者说他重新感受那个曾经的自己时,也终于明白自己摆渡的最终意义,摆渡他人亦是摆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