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镜头游世界 2
文/祝桂丽(2018.3.10)
如果一个人面对大美而没有心潮澎湃——在我,认为是不可思议的。
在莱西摄影协会群里混的好处,是经常享受美妙的视觉盛宴。对于一个饕餮之徒来说,多么值得庆幸。很是感谢泉虹老师帮我叩开协会之门,得以时时欣赏摄影老师用汗水和智慧创作的精品。
由于时间关系,经常会错过许多佳作。佳作需要敏锐的眼光,高超的技艺,还有一种悲悯情怀。前些日子无意中打开屏幕,云林老师的一幅作品映入眼帘,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名曰《孤独的鸟》。
地点:不详
作品:《孤独的鸟》
云林老师在群里人称“鸟叔”,至于为什么这么称呼,恐怕除了他具有渊博的鸟类知识还得益于他的拍摄主题鸟类居多吧。
初看作品像一幅温情的国画。
画面以淡蓝色苍穹做背景,茫茫天空给视觉无限延伸。低垂的枝叶如天然伞盖,庇护着飞累的鸟儿休憩片刻。
细看拍摄的主体。鸟儿落在一根树干上,翘首远望,似乎在期待着什么——看来还有比觅食更重要的事。脚下的枝干折断,旁边的主干也折断了,叶子枯干,显然不能再起死回生。另一棵树虽然枝叶繁茂,画面却依然笼罩一种孤独与凄清的意境。
这是一只孤独的鸟儿!不禁令人深思:在这存在暴力的生存境地,它的伙伴哪去了?一个关于人类与鸟类应该和谐共处的话题浮出水面。
莱西南半乡有个湿地公园。当初叫姜山大洼,到处烟波浩渺,大片的芦苇荡,有的地方用脚后跟一捻,就是一个水窝。农作物不适合生长,便成了鸟类的栖息地。
许多鸟儿在此生息繁衍,记得一个秋冬季节,好友娟子曾经拍过一组鸟窝图片。感觉有趣,戏说鸟儿们都挺阔气,一色的“海景房”。水中央的堤坝上栽了杨柳,枝杈上一团一团开满花朵似得鸟窝。彼此挤挤挨挨,排的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树梢披着晚霞倒映水中……
还有一些珍稀候鸟来此越冬。它们一般体型较大,便藏身于茂密的芦苇丛里。开发成湿地公园后,看风景的人多了,不知鸟儿们会不会受到惊吓。
北风呼啸,水面结冰,鸟儿们也迎来严峻生存危机时刻。这时候,除了被无良的人抓到成了盘中餐,还面临食物短缺。总有人牵挂着它们。影协张主席与几个摄影老师,向冻结实的冰面走去,金黄的玉米划着弧线落到芦苇荡里,在冰面上四散弹跳。那些鸟儿绝不会一哄而上争抢食物,暗中观察,警惕而矜持。
人类失去了鸟儿的信任。摄影人必须埋伏等待,手脚冻麻木,也要让自己长成一棵树,当鸟儿忘记他们的存在时,姿态是优美而舒展的……
这些鸟儿是幸运的,有好心人关注着它们。
想起去年在《莱西文学》上写过一篇小文《孤独的水鸟》。
因为寒风中的一声鸟鸣。
经过李家疃大桥时,路灯刚刚亮起,一声悲鸣拽住了匆匆的脚步。那是怎样一声鸟鸣啊?发自心底,凄凉而无望。扶着栏杆往桥下寻去,河面结了冰,大片干枯的芦苇被好事者烧光,鸟儿的家也随之失去!桥墩周围没有结冰,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反射冷冷的光。桥上,车辆呼啸而过。
第二天清晨,又去现场,终于看见那只鸟儿,像一只黑色的小鸡,脚步蹒跚,呆呆的竟然忘记避开人类,仰着头与站在桥上的我对视着,眼睛里分明写满哀怨。昨夜一场小雪,连黑色灰烬也没有盖严,冰面上露出半截没烧完的芦苇杆,七长八短朝天张着黑色的茬口。冰面上一派狼藉,粉色的爪子在灰烬中那么醒目,幸亏太阳升起来了,洒下一缕抚慰的光。
明日立春,严冬即将过去,春天走在路上!期待着,鸟儿不再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