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花都”“茶都”……这些城市的别称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汤都”是哪里,怕是知之不多。
我辗转于开封和洛阳已经十年,一个是生我养我之地,一个是工作生活之所,一个是八朝古都,一个是九朝古都。历史上名声最为显赫的兄弟城市有着共同的一个爱好——喜欢喝汤,因此在人们的心中,这两个城市又都是名副其实的“汤都”。
当然,我讲的“汤”并不家常便饭里的大米汤、小米汤之类,也不是南方人喜欢喝的各种砂锅罐罐之类的汤,而是融合于北方地方特色的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等……
开封和洛阳人都喜欢喝汤,冬夏无论。
冬天,汤馆里氤氲的雾气从沸腾的锅里升腾到屋顶,然后朝着周围分散,开出了花。三两结伴的汤客,吸着鼻子、搓着手在汤馆里排起了队。汤师傅称肉入碗,大勺撇开汤锅上层的一层厚厚的油脂,一晃、一舀、一倒、一顿,鲜汤入碗,动作一气呵成。随后,加入已经配好的调料,放入香菜、葱花等,一碗汤就上桌了。
喝汤之前,先尝下甜咸再调味,然后倒入炸好的辣椒,饼泡入汤中。“呼”一声,吹开饼,“唆”一声,鲜汤入口。一碗汤下肚,头上汗微微,却已是鲜美填饱肠胃,暖意直达手脚,满足感不可言说。
夏天,早上的温度还有点人情味。汤客们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不在店里坐着喝汤,而是去路边。于是你可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搬起店家的凳子路边一摆当成桌,把端来的汤放置凳面上,然后就是一阵“呼”“唆”。有的甚至连个凳子也不用,两腿一弯下蹲,双手一捧汤碗,就这么喝了起来。
汗水在热汤的刺激下,再也不安分,直接从额头流淌而下,然后湿了领子、湿了胸口、湿了背。这个时候,用纸擦汗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店家拿上一瓶冰镇汽水,一边用吸管唆汽水、一边喝汤、一边甩汗。天气的热情跟汤客的热情一起高涨起来,酣畅淋漓之后,大呼快哉。
一方水土一方人,虽然同属河南,不过一个豫东一个豫西,在喝汤的共同爱好下,开封、洛阳两兄弟还是有不同的。
开封汤讲究原味,洛阳汤多喜料香。比如开封的羊肉汤,熬制之后可见清汤浮油,肉的膻味也保留比较足的,尤其是羊双肠,起汤时,汤师傅一般只会加上盐、味精和香菜、葱花;洛阳的羊肉汤熬制过程,一般追求汤的颜色“奶白”,粘稠适度,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有的会勾芡入汤。起汤时,除了盐味精外,还会加入自家秘制的大料粉。
洛阳的驴肉汤、牛肉汤在开封受推崇,在开封的大街小巷,以洛阳二字为招牌的汤馆随处可见。开封的汤则在在洛阳鲜有。我曾和洛阳瀍河区的“马杰山牛肉汤”的现任继承人在一起聊天时,他说道牛肉汤肉鲜汤肥,口味大众。洛阳匡家驴肉汤的一位传承老哥则跟我讲,洛阳受地域条件影响,中为盆地,周围丘陵高山,自古驴的养殖较多。
为什么开封的汤在洛阳吃不开呢?朋友则说,开封汤以羊汤为主,羊汤则又以羊双肠、四味菜为特色,羊双肠口味偏,四味菜受众小,也许就是地域口味的不同才造成了造成了开封汤馆洛阳难觅。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封的鸡血汤融入不了洛阳,洛阳的不翻汤、豆腐汤在开封也推展不开吧。
喝汤,不仅是喝汤,还要泡饼。在饼上面,开封和洛阳的爱好也大有不同。开封喜爱锅盔和高炉烧饼。锅盔掰成小瓣,没入浓浓汤中,一口一个香。高炉烧饼则酥脆可口,搭配鸡血汤更是美味。
洛阳则钟情烙的饼丝和烧饼。洛阳的烧饼是一种发面饼,里面掺有少许盐和十三香调料,不过个人不是太喜欢,因为没有锅盔劲道,而且一泡进汤中就发泡了。当然,饼丝绝对是好搭配,比起锅盔更柔软,泡进汤里香滑无比,回味无穷。
“每天喝上一碗汤,给个神仙也不当“,由此可见两地人对汤的喜爱程度,甚至到了嗜汤如命的程度。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出差到广州深圳,每次和同事出差之前总要用汤狠狠的填饱肠胃和思想,每次出差回来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去喝汤。敢在外地带上一段时间,喝不上家乡的汤,就有种生无可恋的感慨。
之前还做过一件奇葩事。一朋友长期在广州居住,为了满足他对汤的渴望,我有次出差时,绞尽脑汁,最后用暖瓶去汤馆沏了一壶牛肉汤,然后把肉单独打了包,一起带了过去。上高铁安检时,工作人员还让我自己尝了一口才放行。此事也一时被朋友乐道。
当然,汤也吸引着更多外地的朋友的垂爱。每年开封的菊花节、洛阳的牡丹花会都会吸引大批游客的到来,游古城、赏民俗、看花展,当然也得喝碗汤了。
开封、洛阳,我们不说这两个城市的历史厚度,不谈文化深度,单是这一碗汤,都足以四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