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如果真不想读就别读了!!”“那我偏要读。”
“这么晩还不起床,别去了!”呯的一声,门关了。睡眼惺忪的我默默起床了。
……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禁果效应。“禁果”的说法取自于夏娃偷吃善恶树上的禁果。
书中讲述了许多巧用禁果效应的例子:课前学生静不下来,安静后,教师奖励安静的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兴致勃勃地思考连老师都“解不出来”的题目;老师故意将从不离手的工作手册“忘”在讲台上,后进生发现老师记着自己许多闪光点……
教无定法,反思初登讲台,常被学生气“炸”,气哭,甚至想放弃这个工作。现在想来,当初的自己未能学以致用,未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未能走进学生内心。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遗憾的是,当我们成为了大人,忘了还是孩子时的自己喜欢什么。有人说,大人即使蹲下来,孩子也觉得他是居高临下的“怪兽”。因此,我们当学习方法,并运用在教学中。
“如果对一件事情作不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更具有吸引力。”例如禁止玩手机,禁止看电视。凡事有其两面性。游戏中贯穿了《三国演义》,曾有个“三国通”学生,问其怎会知道这么多人物、情节,他说在玩游戏时知道的。手机,可同亲朋好友打电话、视频聊天,可看微课、做题;同时,有太多人在手机上“冲浪”,在社交平台上虚度光阴,曾经的我便是如此。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被手机偷走了。
为何要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因为就连成人都很容易深陷其中。但是,若一味禁止,那么网络中的优质资源就白白浪费了。我想,使用电子产品应该注意:
1、严格拖控制使用时间;
2、正确引导使用手机,例如一起观看优质视频,教会孩子在网上找学习资源;
3、完成学习任务后方可放松一下(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且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4、向优秀的博主学习;
5、晨起、睡前时间宝贵,远离电子产品。
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不需要每一分钟都学习,但是要保证学习的每一分钟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
书,不读就丢了吧!读还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