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很喜欢做职业规划,但我发现,未经调查的规划总会以失败告终。
2016年,我大学毕业。
踏进社会的两年间,我做了三次职业规划。每次都是热情澎湃地开始,垂头丧气地结束。
有人说,职业规划没有用,因为变化总比计划快。
但是根据我的三次失败经验,职业规划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变化太快,而是败于性格。
1
初入职场,我定了新媒体运营——记者——职业撰稿人三点一线的目标。
但走到第二步时,就因学历和经验遭遇了瓶颈。
仔细说来,在应该打牢基础的时候,我选择了简单容易的入口(新媒体)。
在尚未了解媒体工作的本质时,我又靠单纯的想象来指导自身行动。
这是这次职业规划失败的两大原因。
我一度走不出学生思维,以为职业选择也像试题一样,先易后难,从低到高。
但社会的游戏规则却是,要趁年轻选择最能锻炼自己的那关,这样以后的路才好走。
等到后来我终于通过上课、结识同行等方法去调查真实情况后,已经走出一大段距离,不得不用更多时间去弥补经验的缺失。
总结:败给了想法的简单片面和行动的鲁莽。
2
第二次职业规则,是手机销售和厂家培训师的两步走。
入职时遇到华为手机的培训师,从此觉得站在讲台上给别人洗脑真酷。
想着自己工作一段时间(有基层经历),加上高于店内平均水平的学历,可以往培训方向走。
但当时的心态,就跟别人看到电视上的明星真棒,于是自己也想进娱乐圈一样。实际上并没有去评估过工作难度和自身能力。
这次规划失败的主因是驾驭不住这份工作。
尽管我性格外向、热爱与人交流(看起来适合做销售),但实际上我的沟通能力却不强。
对于超过30岁的人,基本上是哑口无言。察言观色的能力、琢磨人心的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都是弱项。
于是在我能给别人洗脑之前,就因为业绩不好辞职了。
如果我能因此磨炼自己的能力的话,相信会脱胎换骨。但由于抗压能力弱,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总结:沟通能力、自身驱动力不足。
3
第三次职业规划,是最有机会成功的一次。
如果说前两次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那么这次是在一边工作一边形成想法的。
这次是司法社工向医务社工的转型。
由于社工这个工作我很早就接触,因此不像第一次做规划时不明不白。
而医务方向,也是我参加多次培训,与从事该工作的同事深入交流后有的方向。
为此,我按部就班地考了证,积累工作经验。
但是最后我并没有转型成功,为什么呢?
因为作为一个典型的红色性格,我发现有其他更有趣的工作,于是对这份工作的兴趣便减退了。
我终于明白,当你的兴趣一直在变时,你就不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找工作。
一个人的需求是阶梯式地发生变化,但是生活趣味却像流水般善变。因此基于前者求职更靠谱。
找到你在工作中最重视、最必不可少的一个需求,有时候甚至比找到兴趣更重要。
总结: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到底。
根据三次失败体验,我发现严重阻碍职场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性格不好。
第二,能力不足。
第三,定位不明。
很多人只会看到自身的定位不明,一直寻找定位,但一直寻找不到。
实际上,定位只是第三重要的问题,当你有各种能力的时候,职业定位会非常容易。
而如果你没有很棒的能力,但拥有很好的性格,那么能力培养不过是时间的事情。
因此,职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性格问题。
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性格的缺失,甚至察觉不了自身的性格问题。
他们宁愿一直在不同公司流浪,隔三差五地跳槽,也不愿在社会这座大学学习怎么改善自身的性格。
因此,越是一事无成,越喜欢用“换个环境”的借口逃避失意的现实。
结果越是跳槽,越是改变不了一事无成的境地。
很多人并不是不上进,他们参与各种培训课程,学习各种新事物。
但他们的能力却没有明显地提高。
原因就是他们不具备成为一个成功者的种种性格。
相反,还有很多阻碍成功但从未改善的性格。
可以说,在职业发展的路上,正确的顺序并不是普遍所认为的寻找兴趣→定位方向→进行努力。
当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成功者性格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完善性格→根据自身需求培养能力→根据能力定位自身。
把最耗时间和精力的性格完善放在初入职场的那几年来做,后面的中年爬坡期才不会被各种问题拖后腿。
那么如何发现性格的缺点,并不断地去修正,防止复发呢?
首先,你应该找到能够对你进行批评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找麻烦”,心理承受能力弱,就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拖延症就去与时间观念极强的人共事。
通过与他人的矛盾,让自己在自虐的痛苦中破茧重生。
其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
在改善性格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心理会经历一个不断怀疑、压抑、反抗甚至敌对的过程。这时候需要进行自我疏导。
记录每个良性改变的过程,分析因果。做得好的时候,及时奖励自己,让成就感代替改变带来的不安全感。
最后,不断巩固。
性格作为一种惯性,很难被改变。有些人对环境的敏感度不高,只被内在驱动力所影响。
但另一些人却对环境很敏感,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判断好自己最容易受什么影响,就去找合适的方法不断巩固,直至变成条件反射。
就像记忆有遗忘曲线一样,行为习惯也有生效期限。当长久不去进行一种行为,好性格也会消失不见。
但当形成了成功所应具备的性格,未来的职业道路走得好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