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在国内推行了二十年之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无数农村家庭因新农合而得到了实惠,更有不少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当下,正是一年一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度缴费的收尾阶段,但是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村里的喇叭一天播八遍,村干部的电话一天打百八十个,甚至挨家挨户上门催缴,但是个别村民的热情还是并不高,医保参与率上不去,到头来,最头疼的还是村干部。那么,又该如何为基层干部松绑呢?
用好督导考核“指挥棒”,摘下基层干部“紧箍咒”。按理说,农村医保缴费完全是个人自愿,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但是,由于医保是一种保障,万一不交钱来年生病了,就无法报销,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发生。可以说,新农合开展涉及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更关系到许多农民的身体健康与切实利益,正因如此,新农合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一些地方会将医保缴费完成率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来督查考核,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能让基层干部受苦受累又寒心。
打好舆论宣传“主动仗”,凝聚医保缴费“正能量”。加强医保、卫健等多部门统筹协调,发出联合倡议,并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和各定点医药机构,自上而下,一体化推进医保政策宣传工作。针对不同参保群体的多元化医保政策需求,打造线上、线下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多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工作人员亲自登门走访、入户宣讲,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能接受的方式,开展医保征缴、待遇保障、业务办理、欺诈骗保等内容丰富的政策宣传,力争让医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针对部分群众对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存在认识盲区、误区的问题做重点宣传,消除群众疑虑。
下好医疗保障“后手棋”,激活群众参保“动力源”。对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而言,让其面对交费数额、交费时间、签订合同、报销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项目、报销凭据等一系列陌生流程,很容易让对方产生抗拒和不信任感,这也是许多农村家庭拒绝办理的原因之一。要进一步优化医保报销程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医保报销业务“零跑腿”网上办、掌上办等,切实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要提高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城镇的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要加强异地报销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看病报销难等问题,推进新农合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