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迎新春
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还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一家人笑语连连……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我们在过年时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可又为什么它是必不可缺的呢?说其中的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本来还打算在这一天进行守夜,可坚持到了两点多的时候就坚持不住了。于是就睡着了。相比于上一年的彻夜不睡,而在白天崇拜过年一直睡到下午,这一次好多了。
年的传说
我们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很惧怕“年”来伤害他们就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爷爷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很平常的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老婆婆和村里的人都躲到大山里去了,只有白胡子老爷爷留在了老婆婆家里。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怒气冲冲的就朝院子里跑过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嘭嘭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就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子里的人回来一看,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纸,院子里都堆着一燃烧一边啪啪响的竹子。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窗花、红福字,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因此,贴对联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于现在。
正月初五的习俗
正月初五有两个习俗,一为迎财神,二为“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其实农历正月初五也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
初九的雪
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在这一天我做了三个雪人。
第一个是我在上午做的。当时雪已经停了,于是我就跑到楼上,用了洁白的雪,做了一个雪人。
首先,我徒手将它的头做了出来,先捏结实,然后又把它在雪里滚了一圈,于是它的身子就做好了。接下来该做头了,方法和做身子的方法一样。然后,我找了一根红绳子,对折围在了雪人的脖子上。又找了两块石头做雪人的眼睛。最后就它的鼻子,一根红粉笔。
剩下的两个雪人和它的做法一样,但却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做了,而我的手也没有再冻的通红。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元宵节灯会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吃元宵,看花灯,猜字谜都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赶到绍兴市区西街逛灯会。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悠闲地踏着西街的青石板,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明清时期的集市上。灯会上灯光璀璨,人流如潮。西街长长的青石路,一眼望不到尽头;两边是古色古香的瓦房,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满了多姿多彩的灯笼。各种各样的花灯,有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孔雀开屏、双龙戏珠、一帆风顺、三羊开泰……象征着胜利、平安、进取;一只只十二生肖地花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有象征绍兴的乌棚小船、酒坛、鱼虾等各式彩灯。
在逛街的路上,我还看见了许多小玩意儿一一风铃、会发光的发箍、还有许多漂亮的灯……
有的人买上零食在路边一边休息一边吃零食,有的小伴侣买上荧光棒和荧光球在古弄里玩耍,我们拍了好几张照片留做纪念。在西街古城保护区越来越多的赏灯游人聚拢过来,穿梭在各条小巷、小弄。人群中不时碰见熟人,有我的同学,爸妈的同事。看来大家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热衷的,都出来参与了进来。虽然温度不高,但大家的热情却很高。看,在花灯下,每一张面孔都洋溢是温暖的微笑!
这真是一个斑斓的黑夜啊!我喜欢斑斓的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