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春秋冬季拉雾是家常便饭,生活在这的人对雾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我可以自豪的讲,再大的雾、再浓的雾我都见到过。
每当有雾的日子,人们会说,拉雾了或者又拉雾了。不会在说什么别的,更不会抱怨,抱怨没有一点用处和意义,雾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不来或者离开,反而,听到抱怨的人会以为你有病,没事和雾较上劲了。
我在想,刚来这地的人看到拉雾或许也曾经抱怨过,慢慢的发现自己的抱怨一文不值,时间长了也就自讨没趣了。
雾天确实有诸多的不便,步行者在路上,呜呜的汽车鸣笛声,时不时的把行人吓一大跳,刚准备抬头骂上几句,可抬头间,瞧见整条马路上被白茫茫的大雾笼罩的严严实实的,只能看到穿梭的汽车车灯,同向行驶的汽车看到的是尾灯,像灯笼一样橘黄橘黄的闪烁迷离,慢慢的远了消失在雾里。反向行驶的汽车看到的是大灯或者其他行车灯,白闪闪、明晃晃的,比雾更白更亮,如果你肯回头看到的还是它的尾灯。不时,又是一阵呜呜的鸣笛声,是谁所为,又是给谁听的,让行路人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想谩骂几句,可不知道该骂哪一个,怕冤枉了别人。
行路的男人或者女人在雾天在同一条路上即使碰上自己心爱的人儿,也许都会错过。错过就错过吧,谁让两人中间隔着一层雾,一层浓浓的大雾。
在雾天开车更是不便,驶着驶着就跑偏了道,若是遇到大雾,特大雾更有甚者不知道自己走到了那里,知道从哪里来,不知道去往那里。又是一阵呜呜的鸣笛声,不知道是谁按得喇叭,那声是给你听的,那声又是给别人听的,听着听着,你也按响了喇叭,你知道这声呜呜的鸣笛声是你所为,你却不知道给谁听的。
记得,一个周末,我和女儿去近郊拜访朋友,从启程开始就有大雾,且越走越浓,最后能见度不足五米,呜呜的鸣笛声杂乱无章的一阵响,我驾车停靠到了一片戈壁上,放眼看雾,竖耳听着鸣笛声。我想反正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等雾散了在走吧,朋友对我的热情不会因早到一会或者晚到一阵而增加或减少。
每天的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知道,也未曾见到。我却知道,也见到过它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当太阳费劲的冲破云朵的遮挡,睁开那闭了一早晨的眼睛,散下每束阳光时,雾就消失了,有时是瞬间散去,有时是慢慢的退去。有人说雾是靠近地面的云,我想在加一句,云是靠近天空的雾,我想散去的雾大概是变换了几朵云罢了。说雾散去,不如说雾是上升了,从地面上升到了天空。
雾是退却了,草叶上留下些许透亮、晶莹的小水珠,只要一碰到小草,那些水珠就全数落下了。我没法数清小水珠的数量,有感觉数量不少,就用些许来形容吧。我不知道这些小水珠是否是未来得及上升的雾,既然没来的及上升那就下沉吧,我是这样想的,无法判断对否。
雾罩在近地面,我无法看清立在雾中的高楼大厦是否还是那般气势恢弘或雍容典雅,或许更加的魅力,被大雾笼罩的只露出一个角或者一个轮廓。朦胧羞涩更美。雾笼罩着这个城市充斥着神秘、幻化、懵懂。雾散了,整个城市又恢复了以往的繁华、吵杂。
这里的雾缺失了深山秀景中的盛况壮观,但不缺少美;比不上高山沟壑中雾的浓重,但同样的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