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常用这句话来鼓励不爱学习或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昨天,我自己又验证了一回,由“想”到“做”,“挟山跨海”会有可能。
从天津回景县,早起等顺风车,没来得及吃饭,有大包小包5件,也没办法去买饭,空着肚子上了车,以为车子会马上走,做好了饿肚子的打算。这时司机师大哥说:“等我一会儿,我去吃口饭。”想起头天晚上赵昂老师说的“利用资源”,我就对司机师傅说“大哥,帮我带点回来好吗?回来付钱。”司机师傅爽快答应。一会儿热乎乎的几个包子带回来了,早饭解决了。
开放自己,拥抱世界,链接外部,利用资源,收益多多。
在车上,有对母子,妈妈在天津干保洁,因都是同乡,便交谈起来。当这男孩知道我是一中老师时,他兴奋起来,对跟他聊天的小伙伴说“呀,呀,我遇到了名学校的名师”,手舞足蹈,眉飞色舞,那个兴奋哟!可能一中,一中的老师,对他来说是遥不可以及。于是有了一路的对话和活动。
我问他“你上几年级”,他说“初二”。
我开玩笑说“你知道我是老师,你咋这么高兴呢?我感觉你像是见到明星了呢?”他还是强调“你是一中的老师呀!”哦,是“一中的老师”让他兴奋。我接着“你想不想上一中,”“当然呀”。
我说那就争取考一中来,他脸上的高兴没有了,说:“我能上吗?”那种不自信和明明白白的无望写在脸上。我问“你现在能考多少分”,“200多点”。确是很有差距。
“你觉得上一中的几率有多大”
“百分之十吧”
“百分之十也不错,做点什么,就能抓住这百分之十?”
“好好学习”
“那怎样才算好好学习”
“认真听课,好好做作业”
“说说认真听课、好好做作业是什么样子;你想像下,如果老师在上课,你在听课,什么样子就是认真听课了?”
他想了会儿,跟我描绘着“我做笔记,我画重点,我抬头看老师”。听课的正确姿势有了,很不错。
我接着问“好好做作业又是什么样子的?”他说“就是完成呗”。“怎么完成呢?这个假期的作业你是怎样完成的?”孩子害羞地笑了笑。孩子妈妈生气地说了一句“一个字也没写呀!”
我接着说“离开学还有五天,想不想完成作业?”他有点心虚地说“想”。“那你就想想作业该怎么完成,写下来,可好?”我拿出纸笔交给他。看得出真是费劲呀,写不出来,憋坏了。大概过了半个钟头,写了三行字,大致是明天一天完成语数外三科作业的重点部分,两天的时间玩儿,一天“负席”,最后一天整理东西。一看也是不可行的想法,把不可能发生的事当做计划,这是幻想。我就帮他分析了下该怎么做计划,把任务分成几个部分,把想写作业的时间也分成几段,对应起来。然后写出来。再问能不能写完作业,他很坚定地说“能”。
途中邂逅,随意交谈,也是实践生涯的机会。运用生涯知识,助人达己,便是如此吧!
学了生涯,老师说的“时时处处是生涯”“生活就是实践场”,非常有道理。从苦于找不到练习的场景,到有意识去寻找机会;再到从课堂走出教室,进入生活。有实践的意识,有主动的行为,就会有想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