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的孩子与抑制性的父母

我有些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群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交际里,他们非常懂得如何应付社会主流的应酬,他们会在饭桌上的时候为亲近的人夹菜,吃火锅的时候主动帮忙下菜,也会在刚刚见面时亲昵地喊你“叔叔或阿姨”,虽然在饭桌上她的话不多,但是在该做到位的地方她都做得挺好,你觉得这个孩子真是不错,让人舒心,乖巧懂事。

与外在良好风评全然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在家里的评价,简直让父母绝望到了谷底。

“做什么事情和决定都不跟父母商量,自己固执地一意孤行,但什么事情都做不起来!”

“以前我骂他,他不敢还嘴,现在我不骂他了,他不理人,发脾气,倒欺负起我来了!”

“这孩子在家里自残,还藏着不让我们看见,怎么问都不说,怎么办啊?”

你一定觉得很惊讶,为何在人前家教如此好的孩子,一转身就变成了家里的小恶魔,把父母气得跳脚,也把自己的人生折腾得一塌糊涂,自己也伤痕累累。

如果你有幸能够绕开这群孩子社会交际方面的人格面具,你将看见他兵荒马乱的内心世界,那是与世隔绝的另一个黑暗世界。这个世界里大门紧闭,没有别人,只有他自己,而他一个人所直面的,是在无助、不安、恐惧的深渊里,一场即将降临的、歇斯底里的暴风雨。

这样的孩子内心敏感纤细,在这个自己无法感受到安全感的社会里活得小心翼翼,任何不友好的风吹草动,都可以引发他们的消极猜忌,这种猜忌向内发动作用,引发了个体内心大量的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比如“我真蠢,我为什么要那样说?让别人不开心了吧!我为什么要那样做?给别人造成困扰了吧!”在这样自我攻击的驱力下,孩子也会做出自残的行为,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宣泄焦虑,借此获得内心的安宁。

而这样强盛的自我攻击,若方向一转,投射向了外部世界,那就是对这个社会、父母、咨询师的厌恶与愤怒,冷漠与隔绝,甚至衍化为强盛的攻击性。

人作为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社会化属性的动物,在逐渐成人的过程里,不得不与各形各色的社会人打交道,长时间保持着关系。(具有持续性的人际关系,与饭桌上的一面之交区别开来,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人格面具一般情况下只在短时限的关系里有效。)

一段具有持续性的人际关系,在相处里必然免不了偶然带有攻击性的碰撞,无论是来自于语言上的、肢体上的、表情上的,这种带有攻击性的冲击,令这类孩子的内心动荡不已,频频袭来各种各样的消极猜忌,巨大的不安全感没完没了地消耗着他们的精神力,使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大量的痛苦折磨。内心的暴风雨愈演愈烈,大有将内心脆弱的小苗摧毁的趋势,他们不得已只能从这个大环境里尽快逃离。

因此在逐渐脱离了家庭环境,迈入社会的他们特别容易在“发生冲突”之后,整个人的状态一路向下滑,形成了自我封闭的态势。若是正值学龄的孩子,就很容易因为“冲突”而脱离了学校这样的大环境,告别了在主流学习路径上走到最后的生命形态。

我们将具有这样特征的人,称之为边缘性自体,或者根据严重程度称为边缘性人格。

在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边缘性自体的动力运作系统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我曾经接触过的具有边缘性自体特征的孩子,他们身边的母亲们的状态是怎样的。

我与一个美好的女孩A曾有数面之缘,她愿意与信任之人分享莎士比亚的悲剧,她说,“每个主角犯的错误都是人类会犯的,每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无法违抗命运,在人之上都有一个绝对存在的力量——God。”她也会轻叹雪山飞狐里的程灵素一往情深深几许,当年风陵渡口郭襄一见杨过误终生的命运,在金庸的世界里,她轻描淡写,数语勾勒出一幅浓淡总相宜的光景。

而她的父母曾向她的咨询师提出疑惑,她分享的这些东西是不错,但是对于她在社会上立足的现实来说,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当饭吃,能不能引导她明白更多在社会化进程里,需要去理解的东西呢?

基于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来说,女孩A的父母他们的着急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在没有地基的土地上进行发展性的建设,无论如何用心良苦,也将是妄图凭空就建起高楼大厦的痴人说梦。父母无法看见女儿的内心,嗖嗖透着冷风的缺口,而这个缺口是,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找到一个她想要去表达内心情感的人,而这种压抑足以令她陷入歇斯底里。

在最近一次与咨询师交流过后,咨询师问她,“你说了很多,现在有什么感受呢?”

A:“我说到现在的感受就是,觉得我总算和人说话了。虽然我一直都在和人说话,但是说的都是我不想说的内容。以前在与别人对话时,我就将别人说的话输到手机里,用百度查询我应该回答对方什么内容。”

不知道你能否从这句话里,理解到边缘性自体的痛楚?在这句话里,隐藏着的是大量无法参与的孤独,无法与外界信息互通的孤独。所谓主流的社会里所井井有条、理所应当的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需要刻意学习去应对的困扰,甚至会不明白该如何回答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在这样拥有着独立于主流价值观而存在着的女儿面前,一直按着套路成长起来的父母便束手无策了。

自我心智发育水平良好的父母,若可以成长为理解孩子内心境遇的存在,由于无法被磨灭的原生依恋的羁绊,父母将作为孩子与这个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世界间,仅存的灯塔,在孩子迷茫、混乱的时候,给到她良好的引导。这里分享的另外一位母亲,则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的混乱与无助,一同带入了焦虑的漩涡中,自身的节奏由于陷入焦虑的缘故乱成了一锅粥。

与上面女孩A的父母一样,这位处在混乱之中的母亲同样错误地评估了女儿B的自体水平。边缘化的女孩B想要获得与同龄人相近的知识与见识,这样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上就会有更多有共鸣的地方。但是在女孩B局限的认知里,增长知识与见识的方法,只剩下读书→考试→上大学这样一条似懂非懂的概念路径,因此女孩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要参加考试的愿望。这位没有意识到孩子内在现实处境的母亲,给足了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放手让女孩自己去选择,女孩在自我建构的幻想性补偿之中,尝试了一条又一条学习之路,但是由于无法坚持,最终都不了了之了。

花了不少冤枉钱,既感到焦虑又气愤的母亲对女孩B的行为感到不可理喻,“为何你想要读,却又不好好读?”于是焦虑的母亲做出了不太理智的判断,她对孩子下了最后通牒,必须认认真真学,再不行就不考了,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女孩B在家人施加给自己的高压之下开始读书,却又因为无法吸收而焦虑不已,不自觉地开始暴饮暴食,去图书馆看书的一天里,大部分时间用来吃东西,吃掉的东西的数量多到令人咂舌。女孩B利用合理化吃东西的行为,隐性催眠自己“现在想吃东西,过会儿再看课本”,为了逃避看书的痛苦状态,B通过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将时间消磨过去。无法学习的痛苦却没有消失,体重却悄无声息地增长了。在进一步的焦虑压迫之下,自残的行为就再次出现了。

对于一个普通的应试生来说,考个大学或许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对于一个辍学在家六年的女孩来说,她的阅读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学习能力已经退化了。这个道理不难懂,就像是一个人离开学校后没有继续保持学习的节奏,在工作数年之后,要你再次拿起书本学习一项新的知识技能,你也会感到无法进行良好的阅读了。要看的书越积越多,但是自己还是一捧起书就止不住地走神、犯困。

同样处在焦虑与混乱里的母亲,无法洞见孩子更深的核心诉求,无法找到满足这个诉求的多元化路径。而是随着孩子幻想性的判断,去配合孩子做出的机械化的选择。简单来说,本该父母帮助孩子进行更理性客观的判断的时候,父母却缺位了,只剩下一个经验和见识都严重缺乏的孩子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在一次次的迷茫尝试落空后,一步步加深了孩子内心对自己的自我否定。

在孩子面临紧要关头时,父母的无力相助,甚至是焦虑、惊慌失措,会令孩子伴随一次次的挫败,对父母的信任感越来越低,从而对外界的信任感也越来越低,失望感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宁愿困在自己混乱的判断里,强迫性重复的一次次找寻无法找到的答案,也意识不到需要将自己想要寻求帮助的话语向外界表达出来,寻找资源进行联络,从而导致边缘化的状态逐渐加深。

从这个案例上,我们可以看见父母的心智发育情况,与你能否共情到你的孩子息息相关。让我们回顾之前案例里的父母,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孩子的抑制性客体,而非兴奋性客体。

什么是抑制性的客体?具有抑制性客体的父母存在的几大特征是:焦虑、抑郁、强迫、偏执、固执和喜怒无常的情绪化。比如在女孩B的案例里,无法共情自己的,并且带有焦虑、强迫的母亲对她来说就是一个抑制性的客体。她会渐渐对这个客体感到失望透顶,不再询问她的意见,无法信任她的观点,在母女关系这一极原生关系里发生这样的变故,这就是一种对世界基础信任感的崩塌。

什么是兴奋性的客体?在女孩A的案例里,咨询师就是女孩A的兴奋性客体,因为他可以真正令她吐露内心想要分享的内容,并基于这些内容与她展开深入的讨论。在建立最初的信任感与安全感的过程里,没有太多意志性的要求介入进来,更多的是陪伴与理解。而非为了应付而演出来的内容,而她的父母就是她的抑制性客体,面对父母的不理解与强迫,女孩不得不去满足父母所谓的正确,而抹杀了自己的体验。

面对父母的无法共情却又焦虑的状态,有时我也禁不住想发问,当你们看到一个人由于家庭的原因,被阻抑了那么久无法表达,如今难道就不能多给她一点时间,让她说一说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吗?就算是那样的东西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不具有社会化的功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但是那却是她生而为人且真实存在的一部分。只有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给予她的那一部分足够的倾听、理解、尊重,边缘化的自体才会逐渐感受到被这个世界所认同和接纳,她也才能从那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慢慢回归这个真实的世界。

不过当我看见边缘性孩子的母亲,满腹委屈的倾诉与微红的眼眶时,我突然就释然了,因为我看见的不仅仅是一个边缘性自体的孩子,而是一个有着边缘性“基因”的家庭,那种边缘性来自于母亲的自体状态,纵观中国的家庭里,在情感里“抑郁”的母亲非常多,她们压抑了痛苦,隐藏了自己的情感诉求,忍受着家庭赋予她们的责任,为孩子和老公活着。这样一位抑郁的母亲,她的防御系统是非常容易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孩子所内化,母亲防御系统里对孩子最具有抑制力的是两种状态: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

所以母亲将如何进行自我成长,让自己从这两种状态的束缚里挣脱出来,是孩子能否内化到好的状态的核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898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01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058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3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82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1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06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7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15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3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0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7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8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7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