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幸福能量的“五施法”
积极情绪的修行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发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所以知道积极心理学后还要去做。
那么人类应该如何把积极心理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方法,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来产生积极的心态呢?
彭凯平教授提出了“五施法”,即颜施、身施、言施、心施和眼施。
1颜施:笑
就是要向人展示出有感染力的笑脸。笑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的第一语言,达尔文就说人生下来就会笑,双目失明的盲童从小没有看过任何的笑脸,出生之后的第四个星期就会自发地笑出来,所以笑反而是人的天性,不笑反而是后天的原因。
艾克曼教授和他的学生罗伯特发现如果我们坚持一种笑脸,慢慢地也会想笑,所以说大家不妨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今天晚上刷完牙之后,不要着急把牙刷扔掉,就把这个牙刷放在嘴里头,用牙齿咬住,对着镜子傻笑5分钟,这个叫做面部表情反馈,大家不妨回家试一试。
一个人不会笑,是因为有些人装模作样,装久了忘了笑了,还有些人是生活压力太大被逼出来的,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意义,要学会关心。任何事情如果只是用肉眼去看,而不用心去看,是看不见的。
2身施:动
就是要行动。彭凯平教授说,可以通过抚摸身体、深呼吸、闻香、专念、喊吼、写作、倾诉等行动控制负面情绪,运动、旅游、游戏、照顾自己的身体、触摸、闻香、饮酒、听音乐、唱歌、禅思、行善等行为都可以让人产生积极情绪。彭凯平教授强调,养成运动的习惯非常重要,“每天运动15-30分钟,大脑分泌出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血清素都让我们觉得心情振奋。”
3言施:说
就是要积极沟通。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尽量要就事论事,不要太多地牵涉到观点,而且一定要讲感受,要讲我的想法是什么,最后就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举个例子,女朋友回家发现男朋友没有完成布置的家务事,反而打了一下午的游戏,这个时候肯定会发飙,但是要注意不要暴力沟通,发飙的时候尽量就事论事。你说好了要做这个家务事,结果你打了两个小时的游戏,这个叫做表达事实,但是很多人喜欢发表观点:你又打游戏了,你又知道打游戏,你一天到晚打游戏,你打游戏没出息。这些就是观点,这不是事实,所以我们沟通一定要强调就事论事,不要讲观点。
我们要学会积极地倾听,积极地表达,具有同理心,不要用批评、鄙视、辩护、冷战的方式处理问题。
4心施:悟
就是要敞开心扉,品味快乐。著名的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在1975年研究了一些特别成功的人,发现这些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点:在做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他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他把这个体验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形容:flow。
这是我们快乐幸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多做一些充满福流体验的事情,这个事情让你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以至于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自我意识、空间意识、时间意识暂时消失。此时不知是何时,此生不知在何处,做起来特别的顺,特别的流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特别的喜欢这件事情,不是因为外在评价,也不是因为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之后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酣畅淋漓的快感。如果做任何事情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话,显而易见你就是能够活出幸福体验的人。
那么,做什么事情能产生澎湃的福流呢?彭凯平教授2014年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人们在做任何爱做的事情时都能够进入到福流的状态。”比如,“喜欢摄影的人会为了一张好照片而愿意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看一部好电影时会感觉时间瞬间而过;运动、饮食、学习、工作等活动都可以产生福流。但是在做杂务、看电视、闲逛和无聊时,福流就很难产生,一心多用、同时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很难产生福流。”
5眼施:观
培养我们的慧眼禅心的能力。用眼去看,同时也要用心再看一遍,很多时候我们太着急,我们太忙,没有对自己生活的熟悉的环境有一个再看一遍的观。
比如说你家里是不是有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你上班的路上是不是没有看到季节的变化,你的亲人换了一件新衣服,有了一些变化。我们人往往关注自己想关注的事情,没有去关注其实有新意、有创意、有美意、有善意的事情,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用眼看,还要用心看。我们人类的视觉系统,除了大家知道的眼睛之外,还包括视神经视交叉,同时还包括大脑前额叶,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心眼。很多时候你肉眼看见了,但你不用心眼再去看一遍,你其实等于没看见的。
我们中国人讲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沙一净土,一念一境界,你看到叶脉的形状,延伸到树叶,树叶的形状,延伸到树枝、树干,树到森林全都是一脉相承。欣赏身边的事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获得特别有意义,有价值。
彭凯平教授衷心地祝福所有朋友,在我们人生挫折的时候,在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想一想积极心理学,想一想我们提到的澎湃的福流、迪香式的微笑、心花怒放的人生,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刻,感受到美丽的、快乐的、幸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