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控制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问题一:自控力差
自控力的本质是一个人面对内外部诱惑时,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自身行为与情绪的能力。只有当能力大于诱惑的时候,自控的行为才能发生。
过度控制的“因”,导致孩子的自控力变差,这是很多家长未曾料到的“果”。
问题二:失去自我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对孩子干涉太多、控制太多,最终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就是‘你让我做什么我都不开心,但是我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控制型父母还习惯批评孩子,鲜有鼓励和肯定,这也极有可能致使孩子怀疑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在无尽的批评声中失去自尊,失去自信。
问题三:发展出讨好型人格
因为孩子觉得只有做出补偿性行为,父母才会快乐;只有对父母言听计从,自己才值得被父母爱。
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讨好型人格特征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卑微,而且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我主张和自我价值感,以致遭受他人的欺负和压迫。
问题四:产生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被称为“让人一事无成的魔鬼”。
它是指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心态。哪怕可以主动逃避痛苦,明明依靠行动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他也会由于无助、抑郁或者自我评价低下而选择“躺平”,承受痛苦,不做任何改变。
被过度控制的孩子,其未来可能的结局都让人揪心:自控力差、失去自我、发展出讨好型人格、产生习得性无助。我相信,任何一种结局,一定都不是为人父母者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