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寺院的大力推广,非产茶区域人们的饮茶习惯也开始发力,唐肃宗时代的禁酒也为茶发展提供了空间,茶成为生意(茶马古道形成),这些都让茶得到空前的发展,继而茶税出现。
与陆羽不同,士大夫介入到茶事上,会赋予茶别样的气质,尤其是那些触手可生春的大才子。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的序言中,李白交代了自己书写茶叶的缘由,非常耐人寻味,那几乎泄漏了所有茶叶书写者的秘密。
首先是产茶的地方很奇妙:寺院附近的乳窟,这个乳窟里不仅有玉泉,有饮玉泉为生的仙鼠(即千年蝙蝠),还有碧玉般的茗草罗生;其次,那里的水好,由物及人,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因为长年喝玉泉,居然艳如桃李。
接下来就好理解了,奇特的地方,养生的水,生长出来的茶自然非同寻常,竟然“拳然重叠,其状如手”,连茶都长成人样了。不作诗是不行的,更何况,李白知道他是第一个为此茶作传的人,意图也很明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其诗云: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士大夫李白未必懂茶,但懂茶的高僧大隐未必有李白之才华,鉴于青莲居士的才华与自信,他一出手,必是佳作,那这“仙人掌茶”名扬天下、百世流芳就不在话下。时至今日,仙人掌茶依旧是湖北当阳一带的特产,活在许多人的口舌之间。
茶一旦变成像酒一样的媒介进入广泛的社会交往生活,前所未有的裂变也就开始了。
拥有茶的话语权是激动人心的,这种植物更能焕发出异常的精神特质。
茶在高僧、大隐、士大夫天衣无缝的合谋下,至少在汉语里开始了代表着华夏最高饮食美学形态方向的构筑。茶再也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喝下去的是茶,散发出来的却是精神,没有比这更令人振奋的了!
能与高僧、大隐、道士、士大夫这些名士大师匹配的元素是什么?维系这样一个茶学体系,就需要调动汉语中所有能调动的绝妙好词。
于是乎,茶的产地一定就是好山好水(这些地方也绝大部分是寺庙的地产),喝茶的地方自然也是名山大川(幽林小筑亦佳),即便这些都不具备,有茅屋一间也无妨,只要水灵、具精、茗上乘(水一定有灵性,茶具一定有来头,茶只作佳茗),佳人侍坐,也会怡然自得。哪怕多出一个南郭先生,只要他也爱茶,就是贤人,喝茶也变得热闹起来,像极了酒会,聚会之人越来越多,才思涌现中多了显耀和哲思小语。今天,随便一个卖茶小妹,都对这套好词倒背如流,“禅茶一味”、“从来品茗似佳人”,张口就来。
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茶的美词体系如此牢固,等到后世有人想说茶“坏话”的时候,便会发现,所有的“坏话词汇”都不支持这样的反驳。这与酒完全形成一个悖论,描述酒的坏话太多,要绞尽脑汁才能阐释出喝酒的必要性。“酒池肉林”就不说了,这“灯红酒绿”也中性不得,花天酒地、酒肉朋友、酒囊饭袋、酒后无德之类,更是令酒鬼们心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