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然间,我的写作行动竟持续了三年。这过去的1095天,虽然我不是每天都写,却基本上每天都会想到这件事,并且找后续的时间去完成它。
我希望在某些时间节点,会有自己的总结,这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多少是有点裨益的,尤其在整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更像是一个里程碑。
我大概写了近九十万的字,如果算上翻译和从未发布过的。大约每天九百字吧。少是少了点,我还是高兴的。这里面有些复杂的情感在。成就感是之一。我顽固地认为,某些感觉比金钱重要。
写作极其自我,喜怒哀乐只由自己。三年来,想过初衷,走过了人来人往的路。终究没有循着某种规则。就像旅行,跟着团队走既定线路,打卡网红地,省心省力又省钱,但细想一下总觉少了些什么。随心所欲地游走或者停留,则更能提升愉悦感。
写了九十万字,我是认真的。所以我悟出了不少道道。但这些道道也是自我的,绝非放诸四海而皆准。如我最早的想法,写作是和灵魂的对话,应该是没有禁忌的。人的思想需要表达,不管它有没有意义,至少对于作者本身是有意义的。
写作对于某些思维方式是有用的,甚至是了解人性的窗口。可惜的是,人总是倾向于利己或客观上的利他,因而在创作即表达思想的时候,往往避害趋利,不尽然地掩饰真实的想法或最接近真实客观的表述,而显现一种雾里看花的美好。纵然明白,如同昙花一现,又有多少人能抓住那短暂的一刻呢?
于是自然地,写作也会像所有的工作一样,尽可能地整齐划一,高效节能,符合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及传输的特点。然而,这里面有多少文字可以直抵人心呢?这恐怕太难了。
坚持是可贵而不易的。坚持某种理想或是信念,绝不比甩掉一身肥肉、练就八块腹肌来得容易。写作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还要有极自律的时间管理能力。有人做得游刃有余,我就经常有些狼狈了。所以我常常在妥协和挣扎中进进退退,个中滋味自己知。但最不济是个慢,我仍去完成。像最后一个跑完马拉松的人,他没有最后一名的羞怯,只有坚持到底的胜利与自豪。这是为理想而战的胜利。无关自身以外的一切。
当我偶尔思绪流畅的时候,我依然要求自己纯粹而不功利,不迎合,不拧巴。虽然知音难觅,总还是有几个陪了我三年,而且依然会陪伴下去。
人的改变不会在一朝一夕,而是在每天潜移默化的丝丝点点之中。若干年后便知道了。如果把时间拉长,会大致知道一个走向,这会避免慌张。写作正好可以帮到这点。好比看股票的走势图,看了五年的走势比只看了两年的要让人更笃定一些。把写作嵌在生命当中大概也是这个道理。知道自己的改变(身体状况或是思想状况)是基于哪些内因或外因,便于时时修正。毕竟个人不能孤立于世,必须纳入社会的各类秩序、轨道,甚至是人情世故当中。除此以外,总有自己的一隅之地,可以自我纵情一下。何况思想无疆界,也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去与周遭相处或和解,虽然结局有好有坏。
人生何其短暂,往往在不经意间,无可奈何花落去,匆匆忙忙中就走完了全程。我特别赞同有个说法,人每天都在死去一点点,直至最后一点,正式进入永久的死亡境地。这也契合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体特征,时刻演进着衰亡的过程。意识里,有些方法可以减缓这个进程,写作是方法之一。但又须时时提醒自己,不然马上滑向匆忙的漩涡。有人反对,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其无意义。这要怎么说呢?
我们处在机遇与绝望并存的境地,这或许将注定我们在某种层面上出现更多的痛苦和无望的抉择。然而在逃避到退无可退的时候,选择直面痛苦,未尝不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宽慰。我反思自己写作是不是一种逃避?面对现实,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无力感。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或许是不赖的方法。
今年初,我有幸参加了一个叫作“城市考古”社团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城市建筑、商业活动、市政动迁和媒体推广层面出发去现场行走,去采访、聆听、考据并参与,从各个触角深入城市的角落,试图厘清人文的脉络。走入工厂、民居、弄堂,甚至通过一块界碑、一块花窗玻璃或一段木梯,寻找曾经的故事,从中发现岁月的陈迹,可贵的真相,以及这些东西背后的点滴温暖与美好。
我很敬佩这些年轻人,不择捷径,不贪享乐,坚持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做起,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以较为小众的方式,缓缓向人们展开真正市井的生活真相。在我看来,也是静静传播真善美的内涵。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考古”活动,提示我们不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永远要坚持独立思考。
自己三年来的写作和思考总结,似也有些殊途同归的感觉。通过写作,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有时仍流入狭隘与偏执。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总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于是就各自设定了目标和努力方向。只要觉得结果是美好的,那么过程就充满了力量。
所以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不仅仅是单纯的喜爱,更是有一些执着于自己的坚持。因为这也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我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坚持时,无疑也是在传播真善美的发心了。那些曾经“无人问津”的担心早已不复存在。也曾想,或许过几年自媒体时代亦将告别,我的生活方式会因此而改变吗?大家都赞叹76岁开始学画画,80岁开画展的摩西老太太,并不在于她的画有多好,而是在于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得意与失意、希望和绝望是与我们如影随形的。与其每天惆怅满怀,不如做点事情。就像摩西奶奶,绣花、画画,也可以栽种,完成这个过程后,看到作品或者果实,便是安慰自己曾经的付出。我们知道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德高望重的长辈,令我们对自己的言行生出惭愧,并有心去学习改善自己。也可能碰到厚颜无耻之人,我们会升起厌恶并转身远离,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沉沦于此。我们忠于自己的选择,坚守本心,尽量按照理想的方式去过喜欢的生活。不过明白生活的常态不是容易的。妥协比较容易。
每个人的坚持,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许是兴趣,或许是理想和信念。无论如何,能给予我们力量,并化为动力支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写作于我,更多的是助我成长。或是提振自己的这趟旅程,无论是艰辛还是平淡,做一些记录,打几个标记。在终点时回味,多几份美好的闪回,还有发自内心的欣慰,那,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