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时候,世界上最好的事情就是安静了。而到了新环境,或遇到令人不安的场景,安静又成了一件不那么好的事。
往往家里来人,或是没有秩序的公共场合,最希望安静。安静地做自己的事的愿望格外强烈。中学的教室里总有一些不愿意学习同时也不愿意安生呆着的学生,他们四处交谈大声说笑,甚至用一切能发声的设备公放歌曲。那时自己虽然不是立志读书发奋,哪怕看杂志也希望安安静静的呀。处在那样一个完全失控的公共场合,那时的绝望现在回想都心有余悸。一度真真切切地盼望自己是个聋子,最爱的音乐也咬牙不要了,和这群制造噪音的妖孽比起来,音乐也拯救不了我了,既然好的不能抵消坏的,只有彻底将好坏都隔绝。
现在想想大概是那时候学业压力下的焦躁心情吧,噪音就像空气中的粉尘,我的心里一有火苗,遇粉尘即着。成为聋子也许是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方法。可行的方法当然是灭了自己心里的焦躁之火。成不成聋子也不重要了。
大学虽然不用被限定在狭促的教室里,但很多自习室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人来人往,吵杂得很。和我同去的同学似乎就不受影响。问他他根本听不到注意不到这些嘈杂,他说可能是自己太投入了吧。这我是服气的。不投入,永远像泡沫一样轻浮地飘在学习状态之上,从未真正进入过,就是我这种人,暂时理解不了他那种投入以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心情。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原来是这样一种高深的境界来着。
而入住新的酒店,或是到一个聚会,或是晚上一个人晚回家,最希望听见的就是人声。有人声说明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这里。好像那个根本与己无关的人声就能带给自己极大安全感。实际声音能拯救什么呢?声音这种虚无的东西,能拯救的也是虚无的东西吧。可能拯救的正是自己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不停下沉的心情,对自己处境的忧虑,对未知环境的恐惧。
还是不要成为聋子好,只要学会闭上心的耳朵。